天目西路街道新建“新联心”联谊厅共享阵地
2018-9-26 17:25:30发布106次查看
据静安区消息,“新联会的成立不但缩短了企业与企业间的‘距离’,更打通了白领与社区间的壁垒,真正形成了白领和社区双向服务的良性循环。”位于天目西路街道的中国上海人才大厦新联会会长徐俊说。
作为全市首家专业楼宇新联会,通过一年来的运行,紧紧围绕街道“添睦+”党建工作理念,对新阶层人士的引领、凝聚和服务作用愈发显现。今年以来,街道结合全区开展的“大调研、大走访”工作,深化资源配置和活动组织,进一步提升社区统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办公室成共享活动场地
9月7日,天目西路街道“新联心”联谊厅共享阵地揭牌,标志着新联会活动场地再次“扩容”,新联会的发展也迈向新的里程。
这处可以270°观赏苏州河美景的活动场地位于凯德星茂办公楼内,是上海圣知林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场所,该律所的负责人是区政协委员楼凌宇。
一年前,中国上海人才大厦“新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正式成立。彼时还在人才大厦上班的楼凌宇,担任新联会的副会长,她感到这不仅是个了解社情民意的好机会,也能为楼宇文化做点贡献。
今年,楼凌宇在人才大厦附近的凯德星茂租了一间办公室,开了自己的律所,于今年6月1日正式入驻。之后,她将办公场地提供给街道、新联会开展活动,也成为街道在凯德星贸商务楼的第一个“添睦+楼宇党建立体服务点”,街道为其两个书架购置了包括党建、政务、经济类书籍,打造楼宇“党建学习角”,并定期更新,让楼宇白领午间休息时进行阅读和彼此交流讨论。未来,这里就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这幢商务楼的白领都可以来这里免费借阅图书。
“我们现在做好了新联会的工作计划,从今年9月份开始,每周五都有诸如书法课、团扇课等活动。”楼凌宇表示,楼宇文化的打造,能感染身边的白领和企业。
推出服务菜单2.0升级版
天目西路街道辖区内共有57栋商务楼宇,近6万名楼宇白领和3万多名社区居民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具有楼宇多、白领多、行业特色明显的特点;特别是以上海人才大厦为龙头,挂牌成立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以此为中心,相关人力资源服务在其周边逐步集聚并形成2公里产业链,吸引了最具创造力的知识群体和最具活力的资本群体。
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街道在大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民生诉求和职业发展两大热点,进一步丰富服务项目和内容,发布了中国上海人才大厦新联会专属服务菜单2.0升级版,重点拓展了“先锋+”“乐活+”“公益+”的服务项目和内容,为会员提供更多分层分类的精准化服务。
比如“先锋+”服务项目内,编制天目西楼宇服务手册,为楼宇企业提供党群、人才政策咨询、公共事务等服务;“乐活+”服务项目内新增午间一小时活动,为白领提供“午间一小时”的文化、培训类服务;“公益+”服务项目新增“进博先锋行动”服务项目,号召会员积极投身进博志愿服务。
与此同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充分发挥在人力资源领域的专业特长,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楼凌宇认领《法在身边,“职”点人生》志愿服务项目,为楼宇白领开展劳动法规和就业指导等系列公益讲座;“遇见一小时·职场加油站”的人才大厦志愿服务导师团队结对新桥、铁路新村居民区,为社区就业帮扶对象提供专业指导等。
激发新阶层人士归属感
街道方面表示,通过新联会的工作平台和有效服务,极大地激发了新阶层人士的归属感、参与感和成就感,更通过优秀骨干成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了“社区服务白领、白领服务社区”的双向循环治理新机制,通过一年的实践,开创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社区治理的新局面。
徐俊告诉记者,人才大厦新联会成立以来,先后围绕了解社区资源、增加产业链上下游对话、增进人文关怀等内容,让工作辖区成为新联会成员的熟人社区,提升对社区的了解和感情。“原先楼上楼下从不打招呼的白领,通过新联会的平台,走到了一起,从陌生到熟悉,打破原本冷漠的楼层关系,成为朋友、建立友情,还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新联会成员,甚至成为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