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为上海智慧城市发展插上新翅膀
2018-9-22 16:01:42发布104次查看
巴斯夫复合材料电线杆
东方网记者解敏9月22日报道:智慧城市发展离不开无处不在的网络,拥有无处不在的网络,需要在我们周围拥有大量的传感器,射频发射装置和分布式处理器,不断读取,处理并传送数据。这些装置不仅要无处不在,还需要应对恶劣的户外天气以及被盗和受损等各种问题,才能保证智慧城市的运转。那么这些装置应该放在哪里呢,显然不能简单地外挂在现有的路灯,信号灯,通讯线路和输电线路上,因为日晒雨淋和被盗的风险将会大幅提高这些娇弱的电子器件的成本,而巴斯夫利用看似不相关的材料科技,为此找到了一个别致的解决方法。
巴斯夫使用聚氨酯和玻璃纤维缠绕的技术制造了复合材料电线杆,这种中空的电线杆不仅弹性高,强度大,重量轻,防水绝缘,而且对电子信号的阻隔率很低,配合内心中空的结构,为未来智慧城市的分布式电子设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安装位置。
巴斯夫复合材料电线杆
不同的电子装置可以直接置于电线杆的中空结构中,这里不仅有足够的空间,防水绝缘的聚氨酯材料还为电子设施提供了防雨防雷电的保护环境,而且也不必担心设备被拆卸盗用的风险。电线杆本身位置固定,又有一定的高度,非常适合定位装置以及信号发射装置(位置高,覆盖的面积大),带着电子手环的儿童或宠物如果走失,会在瞬间被电线杆中的电子器件定位,而无须调用有死角有有滞后性的视频监控信号;而带有电子射频装置的车辆,在路上行驶时,位置,速度等随时被电线杆中的近场通讯设备捕获,可以自动实时提供精确的道路拥堵信息,而无需借助中央控制室消耗大量的人力提供分析数据;电线杆周围的生活设施都能受益于电线杆中的智能终端,为酒店提供wifi信号,为餐厅提供空坐或排队信息推送,为商店发布打折促销广告…电线杆这种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且无处不在的不起眼的装置,在插上了新材料的翅膀后,也能飞翔在通往智慧城市的道路上。
今天下午,中国工博会新闻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上海市首批次新材料专项支持办法(试行)》情况。“十三五”以来,上海市新材料产业保持稳步发展,目前全市规上新材料企业数达547家。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新材料总产值达1285.61亿元,占本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的25.4%。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或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的发现、发明和应用推广与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密不可分。加快发展新材料,对推动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工博会作为国内新材料产业交流对接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历届新材料展的配套活动都聚焦新材料最新成果和热点领域产业化发展趋势,吸引了大量生产单位、科研团队、下游应用龙头企业参与探讨。本次新(产)品发布会囊括了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和垄断的关键材料,能够替代进口的核心材料和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前沿材料。
除了智慧城市电线杆,还有上海大恒光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的高功率双包层光纤材料,打破国外垄断,使国产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中国芯”取得重大突破。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高温高稳定压电陶瓷材料,可以在250℃、300℃以及500℃的高温稳定应用,经受住了高低温等恶劣环境试验,成功应用于“嫦娥三号”超声电机、四代机激光陀螺仪、长征运载火箭、神舟飞船的监测部件和军工装备。上海太洋科技有限公司的核纯级氟化铍材料,是我国第四代核反应堆冷却剂和氚增殖剂材料,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实现出口德国、日本等,已在国际上形成较有影响力的市场份额。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