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载歌载舞庆开镰。9月21日下午,首届松江农民丰收节在有着"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的泖港镇黄桥村举行。作为节日的"主角",当地百位家庭农场主来到现场,与市民游客一起共贺丰收。
"山歌好比浦江水,唱不尽丰收的好年景……"活动开场,一首新浜山歌《唱唱我伲农民幸福梦》唱响,自然贴切的歌词,引得台下观众掌声雷动。此外,现场还上演了花篮马灯舞、民歌演唱、口技表演等节目。
莫道田间少秀才,今非昔比能无诗?活动现场,五位家庭农场主纷纷登台献诗。这不,来自叶榭镇的陆佳斐出口不凡:“不事稼穑何来食,不务勤织哪有衣。”这富有哲理的诗句,诠释了“民以食为天”的大道理。“记否,记否,首届丰收节诗歌唱酬,生活本就是诗的渊薮,断岸百里有翩跹鹭鸥……”曾获评“首届全国十佳农民”的李春风也上台献诗,这首《黄桥村纪事》写实景道实情,赢得满堂彩。
巾帼不让须眉,在松江的家庭农场主中不少就是妇女。当来自小昆山的范冬英深情并茂地诵读《泖田新歌》:“背井离乡去讨饭,有女不嫁泖田郎”时,一位白发老大妈抱着孙子感慨地说:“浦南地势低洼,就像一口‘锅’。解放前,泖荡田九年不过三熟,潮来一片白茫茫。”只听得范冬英继续朗诵道,“万人上堤筑河塘,泖田今成米粮仓。”老大妈脸上顿时笑开一朵花。
掌声、笑声、锣鼓声,把丰收节活动推向高潮。一位农场主不禁喜上眉梢,笑着说:“松江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松江大米从宋朝起就成为贡米。解放初,城东公社长溇大队的陈永康首创全国单季晚稻亩产716.5公斤,稍后又成功培育‘老来青’,那米真叫软糯,虽冷饭仍不变硬。”老人啧着嘴,绘声绘色地说着,“可不,老来青煮饭,不用菜肴下饭。”边上花甲之年老农应和着,显然他也吃过。
此时,人群中不知谁喊了句“开镰收割啦!”大家蜂拥扑向收割现场。只见,大型收割机在偌大的稻田里奔驰,伴随着马达轰鸣声,一排排沉甸甸的稻穗应声倒下……丰收节活动中,还举行了尝米、评米活动,并向荣获2018松早香1号的金奖、银奖、铜奖获得者颁奖。
据悉,截至去年末,松江区家庭农场已发展至921户,经营总面积13.92万亩,占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的95%,去年户均净收入达11万元。可以说,家庭农场政策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