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稻浪浪千重,农民丰收喜开颜。稻花香里说丰年,歌舞升平庆开镰!9月21日,首届松江丰收节在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隆重开幕。现场文味“浓”、诗意“足”,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
中国丰收节
今年六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通过开展一系列喜庆丰收的活动,提升农民群众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最美乡村vs农民丰收节
在有着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著名楹联社之称的黄桥村,迎来了新中国首届松江农民丰收节。此次丰收节推出了展演非遗、田园赛诗、观摩开镰的大戏,被列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
当“最美乡村”遇上“农民丰收节“,究竟擦出了什么样的火花?小松带你精彩剧透,与你一起话丰年、庆丰收!
歌满田园诗满村
在上海市非遗项目《新浜山歌》的优美曲调中,开幕式拉开帷幕。山歌好比浦江水,唱不尽丰收的好年景。歌打头阵,舞蹈接续。同样是市非遗项目的《花篮马灯舞》,在民间打击乐伴奏下,翩翩起舞,让观众过足眼瘾。现场更有民歌联唱回荡在泖田乡间;精湛口技表演逼真呈现田园生活……一台台好戏连轴上演,引得台下观众拍手叫好。
以节为媒,释放情感。此次丰收节充分利用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将珍贵的非遗文化带到现场,让更多市民感受本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
“记否,记否,首届丰收节诗歌唱酬,生活本就是诗的渊薮,断岸百里有翩跹鹭鸥……”一首别有风味的《黄桥村纪事》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原来是“上海职业农民代表”李春风,2015年他曾获评“首届全国十佳农民”。他与叶榭镇陆佳斐、新浜镇的沈顺建、石湖荡镇的沈万英、小昆山的范冬英组成“农场主吟诗团”,直接在田头开启了赛诗会。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松江的家庭农场在全国出名。截至去年末,全区家庭农场已发展至921户,经营总面积13.92万亩,占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的95%,去年户均净收入达11万元。
莫道田间少秀才,今非昔比能无诗?农场主作为代表在田头赛诗,朴实无华的诗句里,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土地的深深眷恋;是丰收的喜悦;是作为农民的体面与自豪!
稻香满溢品好米
田头赛诗接近尾声,广袤平整的金色田野中,几台收割机整装待发。“开镰收割啦!”农民们驾驶收割机轰隆隆扫过,掀起一阵清新稻香。
松江大米传承着农耕文化的精髓,2014年成为上海唯一的稻米类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松江区农委种植业办公室科员董晖告诉记者,由于8月气候适宜,今年水稻的产量比去年高,谷粒也更加饱满,品相更好。
今年,“松江大米”指定品种“松早香一号”种植约1万1千多亩,相比去年的6000多亩,翻了近一番。这归功于其口感香糯、米粒晶莹的优良品质。“市场比较接受,农民种下来效益好,不担心卖不掉。”董晖说。
为了让市民们抢“鲜”体验到松江大米的绝佳口感,现场更搭起了“擂台”,20余家农村合作社出品的“松早香1号”供大家现场品鉴。煮米、尝米、评米,看看哪家大米能够拔得头筹!现场的评审与观众们纷纷参与,热情高涨。
“观”米饭外观结构、色泽
“闻”米饭的气味
“品”米饭的适口性和滋味
“比”比较米饭的优劣
大众评审投票选择“中意”的大米
经过层层品鉴,活动现场举行了2018松早香1号颁奖仪式,向荣获2018松早香1号的金奖、银奖、铜奖获得者颁奖。
据悉,早熟品种“松早香一号”为国庆稻,大部分在9月份集中上市。此外,还有一种晚熟品种“松1018”预计11月开始收割。
2018“松江大米”销售点及联系方式
众所周知的松江大米,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得益于黄浦江源头水资源的滋养,松江生产的大米具有米粒饱满、清香、大小均匀、晶莹透明,米饭柔软有弹性,食味清淡略甜等特点。用这种大米煮出来的米饭,冷了也不会变硬。近些年,松江大米凭借口感等,有了自己的鲜明特点。
近三年来,松江区十分重视和关注“松江大米”的推进工作,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区府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一方面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主由卖稻谷逐步转变为卖大米,延伸农业产值链。另一方面筹建符合相关部门认证的稻米加工基地2 个,并配套了一定规模的低温储存设施,满足了“松江大米”的加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