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下集市,广富林古文化,味道老浓!
2018-9-13 5:25:25发布94次查看
广富林古文化遗址位于松江区广富林街道广富林路以北、银泽路以南、沈泾塘以东、油敦港以西,广富林村及北部一带。
1977年12月,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于此的广富林遗址公园已在规划建造中,现已初具规模并有望成为松江大学城内重要的文化旅游设施。
到21世纪初,松江广富林遗址原始文化考古的新发现轰动了考古界。一是基本探明了该遗址原始社会时期古文化主要有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等类型。
其中广富林文化的发现增补了上海古文化文明的组成系列,为环太湖地区增添了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
发现了从黄河流域来此居住的移民,这是考古中发现的上海地区首支移民,这对于主体为移民的上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根据专家预测,对九峰原始文化的考古发掘,至今只能算是冰山一角,随着考古的深入,这里可能会发现更为丰富的文化宝藏,该遗址的地下可能隐藏着一部中国史前文明史。
广富林文化是首个以松江的地名命名的文化类型,这对于松江区来说,其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国家文物专家建议松江区保护好广富林文化遗址,抓紧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地点。要作好保护利用规划,造福子孙万代。因广富林文化遗址是国家重要文化遗址,故松江区面临的文物保护责任将更为重大。
广富林古文化遗址发现之初,仅仅划定标志碑周围200米范围为保护区,当初认为该遗址文化只是良渚文化的一个分支,价值和地位并不高,因此发掘工作曾一度停滞几十年。
随着1999至2005年的进一步发掘,发现了广富林文化遗存,保护面积扩大为目前的15万平方米。
然而, 2008年3至7月的因为修路而进行的抢救性发掘的成果表明:该文化遗址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乃至两汉以前,几乎每个时代都留下了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这样的历史遗迹对于上海这样一个缺少历史根基的城市来说,其历史价值、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意义都十分重大。
项目名称几易其名,开始称“广富林文化科技博览园”,又改为“广富林文化博览园”,最近改为“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项目性质称“保护开发。”
初步规划建设展示馆,开发广富林市镇等。还设想在遗址的东面开挖人工湖泊。广富林文化展示馆的建筑设计为人工湖水下建筑,以声、光、电、蜡人、图片、文字等展示广富林文化。规划建设。初步规划的广富林市镇准备修建仿古传统商业街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