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芝麻官》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对电影里方唐镜在公堂黄线上,跳进跳出的桥段也是记忆犹新吧!而方唐镜之所以能如此有恃无恐,边跳边还叫嚣着:“打我呀,笨蛋”...其实,这是因为方唐镜知道,公堂内外是两个不同的执法环境,堂上作为八府巡按的包大人可对人用刑,但在公堂之外,包大人就不能随意施刑了。
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边界“避风港”现象也是真实存在的。比如,以前在浙江省犯事,一脚跨过边界进入上海,那就暂时安全了;同样在上海犯事,跑到浙江后,也可暂时躲避了风头。
如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启动更高质量的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以后,这种边界“避风港”现象便成为历史。今后,若在长三角地区犯事,将会被“包邮”送达哦!
今年5月,浙江嘉兴市新庄村的蒋小弟老人被一辆无牌摩托车撞倒,小腿骨折,肇事车辆逃往到了金山张堰。不成想,刚到张堰,就被当地警察抓了个正着。
警方为啥能够迅速的抓到肇事车辆呢?原来,金山与嘉兴启动了警务协作机制,事故发生后,肇事车辆的信息即刻被转入金山警务平台,以便迅速识别查询,让肇事者插翅难飞。
“以前金嘉两地警民交流不畅、跨界管辖限制,一些不法分子趁机作案,或这边盗窃那边销赃,或那边犯事这边躲藏。”据张堰派出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两地警方的立体化打防控体系连成一片,不法分子再没那么容易钻空子了。
据了解,除了在执法上消除边界“避风港”之外,如今跨边界矛盾纠纷调解也成为了现实。那么,现如今长三角地区政法机关的合作到底进入什么阶段了呢?具体来了解一下吧!
今年5月26日,沪、苏、浙、皖四地政法系统签署了《关于推进更高质量平安长三角、法治长三角建设总体方案》。在这一框架下,“三省一市”从警务、检务,到审务、法务都已展开全面合作,并成立了常设机构,形成了长三角地区政法合作的大生态。至于边界上点与点的小范围合作更是犹如雨后春笋,一个又一个生动而又灵活的合作小生态也正在形成。
▲沪、苏、浙、皖四地政法系统签署《关于推进更高质量平安长三角、法治长三角建设总体方案》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金嘉”两地的往来尤为频繁,金山与嘉兴的交界地不仅没有变得“复杂难管”,反而日趋和谐,合作更是越来越多。比如“十里水泥路”变身“平安法治示范路”,村监控室吸引邻省村干部来“取经”等。据悉,两地合作能取得这样的效果,还是得益于十年前就开始的“金嘉”两地边界共建计划。
“十里水泥路”变身“平安法治示范路”
金山区吕巷镇与平湖市新埭镇相邻,是典型的两省市交界地。两地虽属两个不同的省级行政区划,但是在边界治理问题上,却没有各干各的,而是有事“商量”着来。就这样,两地行政部门勇敢“跨界”,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长达10里成的边界平安法治文化示范路。
这条示范路并非虚指,而是一条实实在在的水泥路。一半在吕巷镇蔷薇村,另一半则在新埭镇的兴旺村,两村一路相连。
一条水泥路怎么会成为法治示范路?日前,记者来到了这条边界路,在道口处,由两镇共同派出的民警、联防队员和志愿者正在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
据了解,吕巷镇与新埭镇之间往来频繁,每天有千余人往返两地工作,让这个看上去不大的省际道口热闹起来,而对途径该道口的车辆进行检查,则始于十年前。
当时,每逢重大活动,金山、嘉兴两地环浙、环沪的“护城河”建设任务繁重,又加上边界治安情况复杂,跨界作案、流窜作案时有发生。
之后,金山区与嘉兴市两地政法委痛定思痛,在梳理之前问题和总结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就共建平安边界对接签约,初步明确了“警力支援联手、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道口检查联合、信息资源联享、特殊人群联管”的“六联”机制。
上海世博会之前,金山区与嘉兴市在边界地带加强治安合作,将省际道口纳入重点防控区域,蔷薇村与兴旺村之间的道口也是其中之一。两地共同派出力量进行双向“守门”,没想到效果出奇得好,经受住了2010年世博会、2015年亚信峰会的考验。今年,恰逢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该道口又将迎来一波繁忙与考验。
目前,两地政法委在原有“六联”机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展,增加了“组织体系联合、工作制度联建、技防设施联建、法治宣传联袂”,正式形成了“十联”机制,让边界平安建设真正体融入两地的各个方面。
事实证明,“十联”机制在金山平安边界的建设中功不可没,如今跨界作案、流窜作案等得到有效遏制,边界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治安环境明显好转。
记者注意到,在蔷薇村与兴旺村中间的无名道口处,树立着一块“共建平安边界幸福两地人民”的展示牌,上面详细记录了“十联”工作机制,为这一条普通的水泥路烙印上了法治底色。
村监控室吸引邻省村干部来“取经”
秦望村位于张堰镇,这是一个拥有三千多人的村子,它毗邻镇中心,又加上镇工业园区也在村内,流动人口众多,让秦望村成为了典型的城乡结合部。2016年,秦望村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同时,随着动迁、环境整治、拆违和河道保护等工作的推进,村内矛盾纠纷多发,社会管理难度增大。
如何科学治理村子,让村子重新恢复安静祥和,成为堵在村干部心头的大事。2017年初,秦望村党总支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形成了“平安网格+”管理模式,并开启了“信息化建设、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社会化监督”的平安建设新模式。
走进秦望村居民委员会,无不透露着科技化气息。正对村委会门口,有一台便民信息屏,居民可自助点击浏览、查询最新的村内政策和信息。信息屏左边一间房间足有40平方米大,里面只有一张办公桌,办公桌对面却是一面视频墙,这就是秦望村的独立监控室。
通过办公桌上的电脑和对面的视频墙,可以调取全村212个高清探头。村内所有公共区域和大小路口实现了监控全覆盖。据介绍,这套监控软件是由村委会聘请专业科技公司研发的“平安网格+”软件,该软件集成了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关爱人员、党员、房屋、环境卫生、土地、河道、党建服务站点等信息,有效实现了多网联动,构成了秦望村的“平安网格+”信息化管理系统。
通过软件,秦望村不仅在社会治安上取得了可控案件“零案发”的成绩,还实现了对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差异化管理,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实现实时监控,以及直接锁定非法建筑、河道污染等问题,让村居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便捷。
令秦望村没想到的是,这套软件的神奇作用不仅在金山区内流传,还吸引了相邻省市的目光。不久前,平湖市林埭镇新庄村的一位村干部来到秦望村挂职锻炼,在看到这一监控系统后觉得很好,并连续多天待在监控室内请教工作人员学习操作。
挂职结束回到新庄村,没过多久,新庄村也上线了这样一套监控系统,并且在秦望村的基础上进行了针对性升级改造。目前,这一系统正在两地间逐步推广起来,让更多的村镇享受到了信息化管理带来的高效便利。
两地间互派领导干部挂职锻炼的机制,不仅将两地许多优秀工作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跨区域传播,也使跨行政区域合作变得更加和谐,让边界安全更加稳如铁桶。
▲“金嘉”两地政法系统关于推进更高质量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座谈会举行
为进一步巩固金山、嘉兴两地边界共建的成果,8月17日,金山区-嘉兴市政法系统关于推进更高质量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座谈会在金山区举行。会上,“金嘉”两地再次签署了《金山区-嘉兴市政法系统关于推进更高质量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合作协议》,最大限度实现“类案同处”,并将建立跨区域违法犯罪记录与社会信用挂钩机制。
一图读懂合作协议
最后,小编再次提醒那些心存侥幸,想在边界寻求庇护的不法分子,今后别妄想在这些地方“犯事”来回跨越了,否则沪、苏、浙、皖四地“包邮”的就是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