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诈骗惯用手法
2018-9-7 0:00:00发布103次查看
1.冒充公安局工作人员诈骗:骗子打电话到座机,自称是公安局工作人员,告知被害人的医保卡已经透支,并且该账号涉嫌犯罪,要求被害人向指定账户存款作为保证金,核查后返还。被害人转款后,对方便失去联系。
2.冒充亲友电话诈骗:以被害人家人、朋友的口气和身份编造没有生活费、出车祸、故意伤害被抓急需钱等理由让被害人汇钱。
3.中奖短信电话诈骗:骗子发送短信内容多为中奖信息。若被害人与对方联系,对方则以需要缴税、给保证金等要求被害人向指定账户内汇款。
4.购买物资电话诈骗:此类案件多发于白天,骗子拨打电话给被害人,自称是某部队工作人员,欲购买其经营店铺的物品,取得被害人的信任后,便要求其向指定厂家购买帐篷、对讲机等物资。被害人与对方指定厂家联系转款后,对方便失去联系。
5.汇款短信电话诈骗:骗子发送短信内容多为银行卡账号和户名。若被害人刚好需要向某账户内汇款,此类短信通常能够成功迷惑被害人,使被害人将款项误汇入骗子的账户内。
6.“办理退税”电话诈骗:骗子冒充税务工作人员打电话,称被害人所买房屋可以享受退税的优惠,并要求被害人去就近银行提款机操作,实施诈骗。
7.网上订购机票诈骗:骗子预先制作“低价购机票”网页,网页与比较热门的正规购机票网站相似,网民网上支付时,骗子会以网络故障为由,要求被害人按照其提示进行操作,汇款后被害人未收到机票,发现被骗。
8.冒充客服网络诈骗:骗子预先制作购物网页,网页的名称或样式与正规购物网站相似,当网民通过该网站购物后,骗子则冒充客服人员以交易未成功为由,骗取被害人银行卡账号和手机验证码,进行诈骗。
9.“刷信誉度”网络诈骗:骗子通过qq寻找目标,称被害人可以通过网络购物帮助其提高信誉度,并承诺给予被害人一定数额的现金作为报酬。一旦被害人通过网银在骗子指定的网站购物达到一定数额后,对方便失去联系。
10.“交友”网络诈骗:骗子通过交友平台寻找目标,一旦与被害人确立恋爱关系,则编造各种借口让被害人代为付款,并承诺尽快还钱,被害人转款后,对方便失去联系。
警方提醒面对电信诈骗应牢记“三不三要”:
1.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因小利而受诱惑,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2.要注意电话号码来源:对冒充各类工作人员打电话、发短信诈骗的,一定要注意来电、短信号码,如果是银行电话,通常会是官方客服号码,除此之外的号码,市民要仔细辨别。遇到任何可疑电话,要拨打报警电话咨询。要核实收账方:如果接到短信称需资金转账的,应先与收账方进行确认后,再实施网上转账。
3.提到钱要谨慎:如果有人以电信工作人员、客服人员、航空公司名义直接打电话以各种理由索要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因为一般客服人员并不会在电话中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及个人信息。
静安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