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肖澜分享“小说里的浦东” 希望写出城市生活的诗意
2018-9-9 18:09:12发布113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9月9日报道:日前,上海本土青年作家滕肖澜发表新长篇小说《城中之城》,故事以陆家嘴金融行业为背景,描写了两代金融人的故事。昨天下午,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浦东人,滕肖澜在五峰书院举行的“学习读书会”分享“小说里的浦东”,讲述她笔下的浦东与浦东人的故事。在满地都是故事的当今社会,她希望把城市生活写出一点诗意来。
滕肖澜生在浦东,长在浦东。可以说,滕肖澜是浦东巨大变迁的亲历者之一。在她看来,小时候的浦东与现在的浦东感觉很不同,有着一种别样的韵味,这也促使她想要以浦东为题材创作小说。其中,长篇小说《城里的月光》《乘风》和《城中之城》都有着明显的浦东的时代背景。
《城里的月光》是滕肖澜10年前写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是一对小夫妻,虽然看上去吵吵闹闹、庸俗甚至市侩,但实际上非常善良,感情坚韧。小说中几乎没有主观的描述和评价,全是人物间的对话和故事。滕肖澜表示,在故事的背后,是浦东开发开放变化巨大的时代,人物的命运和时代变迁紧紧相连。
滕肖澜曾在浦东机场从事载重平衡的工作,根据这段工作生活的真实经历,滕肖澜创作了《乘风》。这部小说以浦东机场建设为大背景,讲述两代“机场人”的起降人生。她在小说中写道:“宽阔的机场会让在其中工作的人心境也慢慢开阔起来,让人真心想要去为这个时代奋斗。”
最新发表的《城中之城》27万字,是滕肖澜写的最长、最吃力的小说。为什么想到写金融业?滕肖澜说:“上海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我的小说一直写上海,写寻常老百姓的生活,金融是绕不过去的一块。”写之前,滕肖澜对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希望即便让专业人士看,也不会觉得里面有非常明显的硬伤。为此,她在银行蹲点了两个月,走访了前台、信贷、风控、审计、投行等不同的岗位,充分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才开始着手写人物小传跟大纲。
谈到写作心得,滕肖澜认为,写作就是以自己的个性诠释共性的过程。描写上海,并不是加一些上海话或上海地名这些“硬件”就够了,而是要体现“软件”的特色,也就是上海人为人处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态度。在满地都是故事的当今社会,作家不能让读者只看到故事,而要看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把城市生活写出一点诗意来。2006年,第一次参加笔会的滕肖澜说出“希望能够诗意地写一个城市的故事。”至今,她还在为此不停地努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