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黄浦区司法局创新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让患者安心就医 让医生尽责行医

2018-9-10 11:06:00发布99次查看

黄浦区既是优质医疗资源的集中区,也是各类医患纠纷的高发区,区内有三级医院7家,二级医院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民营医疗机构90家,私人诊所38家,医患纠纷数量与难度也因此居高不下,面对黄浦区“医疗纠纷多、疑难案件多、死亡案子多”三多特点。。截至今年8月,区医调委累计接待2526人次,受理医患纠纷1965件,居全市第三。其中,索赔金额三万元以上的1310件,占受理总量的66.6%。调解成功1294件,调解成功率65.9%,协议金额10140万元,协议即时履行率100%。按类型分,纠纷数量居前五的是:骨科、外科、急诊科、妇产科、整形科及口腔科。近年来,区医调委不断提高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初步形成了以人民调解为平台,司法行政、卫生、行政、保险监管、公安等职能部门大力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先后解决了多起影响较大的医患纠纷,收到群众锦旗152面。区医调委荣获2016-2017上海市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调解员王雨春荣获2015-2017司法部先进个人。
加强源头治理,形成多部门联动机制
实现提供多元决绝路径。与区卫计委、区法院等部门就医患纠纷的预防排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司法确认、调解救济等进行情况沟通和工作衔接。分别与区卫计委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黄浦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沪黄司﹝2015﹞20号),明确在处置疏导、访调对接、工作例会、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分工协作。加强保障力度。与区法院诉调中心对接,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协议书的司法确认“绿色通道”,继续加大调解协议书司法确认工作力度,加强执行保障等相关措施,与区公安分局治安支队就保障医疗机构安全与秩序进行沟通。
聚焦纠纷高发医调机构,建立联络员机制
重点聚焦医患纠纷高发的医疗机构,建立联络员信息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充分发挥各医疗机构联络员的信息“触角”和沟通“纽带”作用,协助区医调委及时把握医患纠纷工作动态,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按照调解优先原则提出申请,并积极配合医调委做好纠纷情况调查、专家咨询和司法确认工作。自开展司法确认工作以来,已完成司法确认556件,占调解成功量的43%。
率先引进医患纠纷保险理赔机制
2012年4月,区医调办与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合作,率先在全市设立因输血感染丙肝等医患纠纷的专项调解工作室,成为全市唯一的输血保险理赔工作室。2013年8月,专门制定并印发《关于输血后意外感染丙肝引起的医患纠纷调处规则》,规范该专项纠纷的调解理赔,目前已调解成功163件。
推广风险分担机制和“调保”对接机制,推动医患纠纷预防处置一体化建设
在医疗机构推广医疗责任险,由专业保险公司两家,分别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江泰保险经纪公司,目前辖区内31家公立医疗机构已实现医责险全覆盖。2018年以来已支付保险赔偿29.6万元。建立“调保”对接机制(医院与保险公司签订医疗责任保险,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与保险公司签订对接协议),以区医调委为平台,当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申请医患纠纷调解,保险公司同时参与、启动评鉴工作,协助纠纷当事人进行单证收集并开展全程索赔服务,确保调解协议达成后10个工作日实现快速理赔(一般情况下是2-3个月),理赔结束后还将进行索赔案件反馈,确保调解效果。保险公司还将利用保险价格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积极引导和促进医疗机构转变医患关系观念、加强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从而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开展医患纠纷调解工作与法律援助对接,借助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高医调工作的知晓率、引导率和成功率
以“先调后援”为原则,引导法律援助医患纠纷先行调解,并借助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分别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道司法所、社区居委会设立调解室、宣传点、咨询站,创新建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模式。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