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护理站走近认知症 那个我们不了解的世界
2018-9-5 9:14:44发布147次查看
认知症就像是一个小偷,逐渐带走一个人的记忆和能力,它让人渐渐忘记家在哪里、忘记如何言语、忘记自己的亲人、忘记如何吃饭……
位于杨浦区五角场镇睦邻中心隔壁,一个有着落地玻璃窗的浅绿色小屋,这里是上海抚理护理站,认知症患者是这里主要的服务对象。9月5日是我国第三个“中华慈善日”,杨浦区通过一场认知症宣传进社区活动,走近那些失知失能人群。
他们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
护理站里有一间康复护理房间,老人们来这里做评估,通过早期筛查量表等工具,从轻度到重度判定患者病情。这些评估涵盖患者的智能、身体功能、居家环境安全和家人照顾能力。一旦确诊后,护理站会根据病情定制个性化的“处方”。
认知障碍症,包括阿尔兹海默症、中风和脑梗后损伤,其中阿尔兹海默症占60%。“及早评估和发现是治疗认知症是至关重要的。”护理站工作人员何清告诉记者。
并非记忆力衰退就是阿尔兹海默症的征兆,患认知症需同时包含两个特征——短时记忆退化,并伴有一项功能性改变。“比如原来会用手机现在不会了,原来会织毛衣,现在拿到针和线就傻了,这样的患者已经处于认知症早期。”越早发现,患者的大脑状态越好,此时及早介入干预,可以有效把病情延缓。
护理站除了治疗患者,更重要的是“治疗”家庭。“有些得了认知症的老人会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家人不能理解,往往会造成误解甚至伤害。”患有认知症的病人从发现先兆到确诊到离世,要经历8到10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漫长的过程里,病人痛苦,陪伴的家人如果不能理解这个阶段里老人的反应也会很辛苦。护理站的一大功能是科普,让患者家属理解老人眼里看到的世界。
认知症老人对光点的感知最为敏感。“光照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光点,认知症老人看起来会觉得那是一个黑洞,他们有的会绕着洞走,有的会以为那是个茅坑……”“再比如,一个巧克力放在桌上,老人看到的不是巧克力,而是一个奇怪的东西,他们会拿起来玩,玩得很脏,这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干净了,只是因为他们看到的世界和我们不一样……”
看到照护人员就会笑
认知症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病人确诊以后,护理站的工作人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门帮助患者家庭改变居家环境。“地砖的话,要把光面变成不反光的质地,或铺上地毯,因为光点在患者的视野里会呈现出黑洞或变成其他东西。”“卫生间不能放大镜子,老人们看到镜子里的人不会认识是自己,会害怕,大喊大叫,不肯上卫生间。”
这些专业的治疗手段落实到生活里,都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细节。为了帮助老人认得自己家门,护理站会帮助患者家庭把家门或老人房间门口装饰上彩条、动物和花草图案。为了方便老人夜晚上卫生间,有时还会从老人房间到卫生间的路径做成光带,引导他们夜间行走……
照护“管家”,是护理站里上门为病人提供日常照料的护理人员。“阿姨,我给你翻个身哈,这样你的皮肤才不会长疮哦,你这边睡久了很容易压坏……”管家王大燕一边给老人翻身,一边跟她讲解这样做的原因。“你痰咳不出来啊,我给你拍拍,马上就出来了。”日常照护中,管家要做的不仅是把给患者洗澡、吃饭等操作完成,更重要的是交流。
“我还记得第一次上门的时候,阿姨完全没有办法和人沟通,不肯吃饭,大小便失禁了也不肯洗澡。”“好,好,我们不洗澡,我们来做这个……”认知症患者有个特点就是对决定的事情会很固执,这时需要分散其注意力她就会接受。“培养一种安全感非常重要,不能强迫,要给正面的鼓励和表扬。”
上门五次后,阿姨已经完全接受了王大燕,每次看到她来都会笑;如今两个月过去,她从排斥所有人到愿意跟人说话,还能跟着照护人员一起唱一首歌。
专业化居家照护体系是趋势
一张“42项服务表”,上面列明了护理院和护士上门照护的42项内容,对每位患者的服务方案就从这张表上选取。
纳入长期护理保险的居民所产生的居家照护服务费用90%由长护险支付,个人只需要支付10%。
专业护理站有针对性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医生来到社区,给予认知症患者专业治疗。今天的活动中,杨浦认知症关爱项目正式启动,护理中心将免费为杨浦区的3户经济较为困难的认知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为期6个月的科学指导及照护服务,并根据服务对象情况免费适配辅具。
认知症患者最需要的就是专业的治疗与护理。“上海的失智失能老人需求量很大,而上海居家照护的特点是一对一个性化地定制照护体系。”除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之外,护理站还帮助脑卒中病人进行院后功能恢复,为肿瘤病人缓解治疗疼痛。护理站负责人虞娟表示,未来要建立更专业的居家护理体系,不但要分病种,还要按照语言、行动恢复等功能分类。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