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司法局发下文件,通报表扬了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朱家角镇资深人民调解员徐新云同志,喜获“全市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用工匠精神打造35年调解路
在朱家角有这样一位老人,未见其人先闻其笑语,长得心慈面善,人称“老徐”。“有矛盾就找老徐”成为了周边群众的口头禅,他35年如一日,用工匠精神从事着人民调解工作,他就是朱家角司法所的资深调解员徐新云。
心怀匠心,俯首甘为孺子牛
徐新云1983年参加工作,历经朱家角司法所人民调解员、副所长、人民调解专职干部,2014年退休后,返聘至朱家角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驻张巷村工作室、朱家角工业园区工作室,从事人民调解工作35年。老徐本着对职业道德的遵守,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调解经验热心解决着人民群众内部矛盾。
在调处矛盾时,老徐极度注重细节,了解双方的诉求和矛盾点,将匠人精神发挥到极致。2018年4月9日下午5时后,朱家角镇某小区因自来水改修工程施工人员关闭总阀,以至部分居民住房和底楼两户商户的商品被浸泡。老徐接到此案件后,立即开展了深入有序的调解工作。他在了解具体情况和居民诉求后,请他们列出损失清单,随即邀约了加害方和受害方一同到达现场,进行实地查看核实。经过与这些居民反复沟通,并与自来水改修工程方公司进行了三次实面协调、十多次的电话商议。在老徐耐心的调解下,屋漏争议终于在事故发生后的第20天得到了圆满解决。
身践匠行,法内法外有柔情
“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徐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人民调解的每一个环节,及时、有效、持续地把矛盾化解在可控范围内,做到既不失法律的严肃,又显人性的关怀。
64周岁的李某荣退休后在某公司内工作,在上班期间,不慎被机器轧伤双肢,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老人术后因失去双上肢,生活不能自理,24小时需要人看护,家属提出100多万元的赔偿款。而该公司仅有一名管理人员,在职员工仅有五名,正常生产的机器只有一台,年利润充其量也就在15万元左右。公司负责人反复强调没有赔偿能力,如果赔偿也需要近十年的时间跨度才能够全部赔偿。
老徐在得知此事后,前往公司营业地与李某荣家中实地查看,取得了一手资料。因此事较为棘手、同时为确保调处工作有理有据、调解结果切实可行,能令双方信服并且接受,调解工作人员与双方当事人各自单独接触、约谈,在此过程中不厌其烦,进行了十余次电话沟通、双方当事人各三次单独协调劝说、两次召当事人到场面对面协商。针对公司方面总资产不超过30万元、另一方有要求较高的情形,老徐对双方做思想工作,要求他们了解、理解对方的经济实力、偿付能力等实际情况,应当考虑作出适当让步,以利于争议问题的解决。老徐告知李某荣家属,如果医药费加上赔偿额超过80万元,那么公司要用5、6年时间的产出利润才能清偿,同时调解工作人员告知公司,民商法中规定了公司由公民个人经营的,以经营者个人财产作为担保物,公司由公民家庭经营的,以经营者家庭财产作为担保物,除该公司全部资产外,还应考虑其房产、车辆等其他财产份额来保证赔偿款的落实。经老徐的反复劝说协调工作,双方终于达成了共识,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
志做匠人,咬定青山不放松
有朋友看老徐工作很辛苦,就劝他:拿着退休工资,每天喝喝茶,看看报,写写回忆录,多舒服多轻松啊。老徐理解朋友是出于好意,也不去辩解,仍旧坚持自己对职业的敬畏、对工作的执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匠人精神,把人民调解工作做到极致和双方当事人满意为自己的最终追求。
截至目前,徐新云同志调处的各类纠纷5000余件,疑难复杂纠纷更是高达570余件,秉承着一股对人民调解的工作热诚和钻研精神,在人民调解领域里充分发挥了光和热。为此,2002年至2004年荣获了市优秀人民调解员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