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海发布,光阴似箭,弹指间,中国改革开放已40年,上海浦东开发也已经28年了。这些年来,你的生活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书是《上海改革开放40年——那些年,我们的故事》,这部口述历史,选择了56位在上海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亲历者,以口述人的亲身经历,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上海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历史轨迹。
小布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来源于早期浦东开发开放亲历者之一的赵启正先生的口述。一起来听他讲讲当年的万事开头难和高楼大厦背后的故事吧。
上海通过浦东开发要逐步赢得世界经济中心之一的资格
1990年,中央按照邓小平同志的决策宣布了浦东开发开放。这使当时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的上海有了奔头。
那时,浦东与浦西相比,还是一张白纸,1993年,浦东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有4亿元人民币,应该说除了发工资和补贴幼儿园、小学、中学之外就没有多少了。
1990年,从外滩远眺陆家嘴
那么,开发浦东必须挖掘一切资源,这既要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还要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浦东市场。要做到这一切,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国内外更多的投资者明白:上海将成为一个与国际经济直接对话的重要城市。
我在1994年初访问了迪士尼总裁佛兰克·威尔斯,提出在浦东建设迪士尼的建议,其实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引起海外媒体的注意,使浦东出名,进一步吸引世界投资者与我国投资者的关注。威尔斯立即派人去考察了浦东,认为浦东适合迪士尼的要求,可惜由于他不幸意外逝世,而使此事中断了许多年。
1995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迁址陆家嘴
浦东开发的使命所在,是要谋求一个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对话格局中的重要位置,也就是浦东要承担上海对外开放、搞活经济的一个重要角色。国际对话包括政治对话与经济对话。上海通过浦东开发会逐步赢得世界经济中心之一的资格。
2000年的陆家嘴,“三件套”开始出现了
快速发展不忘历史文脉:陆家嘴中心绿地的老房子
今天,从浦西至浦东,当汽车从浦东陆家嘴隧道出来,左边是一块约10公顷的绿地。而在1994年,这里还住着3500户居民,加之房屋破旧不堪,类似棚户区。
当时规划这块土地为高层办公楼,后来觉得楼房盖得密不通风,让人感到压抑,于是决定在此处造一块绿地,作“城市之肺”。这是上海市第一块在寸土寸金的地方拆房而不建房,却作为绿地的地方。
拆迁进行过程中,被一座大院落“卡”住了。这幢房子建于民国初期,墙上瓷砖由英国进口,门框上还刻着法国画,屋梁上则有“三国演义”的人物木雕。有关人员召开了会议,决定还是要将其拆除。我没有同意。
陆家嘴中心绿地和绿地里的老房子
我想到的是,浦东的人文历史遗产已经很少了,这么好的民宅,恐怕在浦东也只有这么一幢,那就决心留下吧。但有关人员还是试图说服我,他们说:“那片地价很高的,我们可以将这幢房子搬迁到其他地方去‘原拆原建’,再还原这套‘老房子’。”
我说:“如果拆了,将来不能原样复建,拆房部门只须写个检讨报告。这个人文历史遗迹就在浦东这块土地上被抹掉了。”我最后拍板:“这是一个决定,希望大家执行,如果我‘英年早逝’,那就是我的遗嘱。”
这番话说得当时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于是,保留了这座民宅,也保留了浦东一段历史文脉。事后,澳大利亚一位外交部副部长访问此处时,他给我留了个条子,写了几句话:“建造摩天大楼容易,留下一个人文遗迹很难。”
这件事已过去许多年了,与那些雄伟壮观的摩天大楼相比,似乎微不足道,但让我十分珍惜。我想,伟大的开发建设,当然要追求完美与速度,但建设者如果忽视历史文脉的遗迹,以后必会追悔莫及。
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
在宣布浦东开发后,有些外国人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口号,比如货币学家、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就预言,浦东开发可能是个“波将金村”。
当年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有个大臣叫波将金,他造了一个只有外墙的村庄来欺骗女皇。“波将金村”也成了一个国际大骗局的代名词。
以自信推动行动,以事实澄清舆论,我们在浦东管委会机关食堂进门处贴了一条标语:“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也就是提醒每个开发建设者要在世界大格局的实践中来进行浦东开发。
在开发战略上,在开发步骤上,在开发项目上,我们都必须考虑它要纳入世界经济轨道的前景。也就是说,开发浦东,我们必须“惜土如金”,也要高瞻远瞩。要拒绝近期会落后的产业。也要舍得拿出土地建设四跑道的大机场和4.5公里的长跑道,我们以为,这样才符合“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的理念。
我在浦东开发的日子里,每年12月31日的晚上,都会在浦东财税局办公室等待gdp的统计结果。在宁静的夜色中,我透过窗外闪烁的灯光,观察着新区每一个细小和巨大的变化,一望无际的大片农田正在逐步变成一座五光十色、绚丽灿烂的现代化城市。
我们明白,浦东开发是全国改革开放大棋局中的一个小棋局。由于这盘棋是在一个风起云涌、壮阔无比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我们浦东的棋手们每下一步棋,都要大胆,更要谨慎,不要失误,我们没有悔棋的机会。
记得在1993年,一位对浦东开发很有兴趣、也花了很多时间来认真采访的美国记者问我:“浦东开发需要50年吧?”我当时回答:“不需要这么长吧!我想在20年内就可以把一个繁荣而廉洁的浦东呈现给世界。”
时间到了2009年,浦东经济规模已经超过1990年整个上海经济规模的两倍,前后不到20年。
而上海通过浦东的巨变,正强有力地告诉世界:中国正在改革开放的汹涌大潮中,昂首屹立,越发傲人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