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菜市场的江湖,藏着美食和爱
2018-8-28 5:25:07发布162次查看
地摊的菜市场打破了魔都的清晨
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
心一窄想寻短见
就放他去菜市场
能看到这个城市的民生百态
菜市场里满眼的烟火气息
会让你不自觉地生出想要踏实生活的念头
似乎一下子就治愈了你潜藏已久的焦虑和慌张
是你家楼下的菜市场
旅途中最地道的风情
也在菜市场
和我在上海的菜市场走一走
直到所有的喧嚣都沉匿了也不停留
上海的菜市场里带不走的
又有哪些故事呢?
为了好好逛逛菜市场,今天申花起了个大早,辗转了两个菜市场,先来到的是茸北农贸市场。
工作日五六点的菜市场还稍显冷清,一辆辆沾着零星泥巴的银白色客货两用小面包,从蔬菜批发市场陆续来到了菜市场。
摊主们把面包车停在菜市场门口,快速地卸下成筐的蔬菜,有绿叶、菌类、水产、瓜果等,种类丰富,不一而足。
我的视线里有一来就开始挑除坏葡萄的水果摊主、有把择好的绿菜整齐堆好的蔬菜摊主、也有放水倒鱼的水产摊主。
文字对他们的描述有很多方面:”每天起得比鸡早,肤色黝黑、打扮随意,贩菜、卖菜、收摊,忙活大半天,精打细算的存好每一分钱...“
但其实这些也都只算是表面的形容,借用正在搬运菜筐的大叔回答我的一句话:”日子难过我也过,生意难做我也做“,从清晨到中午的这场兵荒马乱是他们的主场,也是生活的奔波地。
好不容易来到菜市场的申花也忍不住买了几把新鲜的绿菜。在满是人的摊位上我这个买菜的小白仔细认真地挑选着,摊主也没有一点不耐烦的意思。
在等着上称的空隙里,我还小小地观察了一把,有一个要买苦瓜的顾客问婆婆蔬菜新不新鲜,婆婆直接切开了苦瓜的一头让买家自己尝。
菜市场就是这样,从清晨到中午,这里很吵,很闹,甚至有些脏乱,但是却透着生机和活力。
卖菜人和菜一样,不起眼,粗糙,但是敞亮,豪迈,韧性十足,也许这就是菜市场烟火气很治愈人的原因之一吧。
来到菜市场你会发现,每个上海阿姨和爷叔都有一本买菜经,他们可是最早出现在菜市场的主力军,负责一家人的一日三餐食材的挑选。
这支部队识别菜品的眼光可谓是“稳准狠”,从菜市场的东头走到西头,一路看一路挑拣,一路问价钱。直到心里形成了买什么和买哪家的重大战略决定,才会停下脚步。
买菜的时候最不能少的就是还价的声音了,3块5一斤,得划到10块钱3斤,其实在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中,双方就迅速熟络起来,下次来不用说太多,直接给最低价。
上海的菜场还有个特点,就是卖蔬菜的摊位只要买了菜往往都会送点葱给你,不是北方的那种大葱,是细的小香葱。
基本上在菜场买一圈下来,炒菜、做调料的葱就已经足够了,完全不需要另买。
每个从菜市场里出来的人们,都是满载而归,突然觉得妈妈们都很厉害,一手提一包根本不在话下,是什么支撑她们早早起来往菜市场里赶?我想是责任和对家人的爱吧!
案上的肉,篮里的菜,活蹦乱跳的鸡鸭鱼虾,配上熙攘的人群和喧哗的讲价声,你会觉的原来生活是这么有趣的一件事情, 菜市场活色生香的市井气息才是最下饭的独特佐料。
在这里可别看都是些不起眼的小摊子,有些摊子存在的时间,比你的年纪还大,就地取材,食材新鲜,味道正点,就是他们的卖点。
除了菜市里夹着的熟食档,上海人的早餐莫过于烧饼油条、油饼、生煎包和鸡蛋烙饼等,这也是上班族等车间隙的早餐首选。
申花刚围上去就被老板的热情吆喝吸引了。一口油条咬下去,嗯,简直是饥肠辘辘早晨的享受~
逛完菜市场的早上在熙攘人群中吃口热气腾腾的饭,食物的满足感会让你感受到,菜市场里那份不能言说的温情。
时光流转,城市一轮一轮地扩建,道路一次一次地整顿,沿街而生的菜市场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
先是搬进建有四墙和棚顶的农贸市场,再后来,又兴起所谓的超级市场,果蔬洗得干干净净,蒙上了保鲜膜,静静地等待顾客的拣选,不设卖家,全部一口价。
快捷、洁净、省心,但却总让人觉得,似乎那些沾着泥巴横七竖八地躺在粗布上的菜才是活生生的,蒙着保鲜膜的净菜只是个标本。
那些手上沾着泥巴的贩夫贩妇,心里打着小算盘却更可亲近,超市里满脸笑容的收银小妹倒更让人觉得冷淡。
“苹果十块钱三斤,可甜咧!”、“来来来!新鲜蔬菜刚来滴刚来滴!”这是吆喝叫卖的声音。
“这个鱼便宜点撒!”、“便宜点儿这些我全要了。”这是讨价还价的声音。
“你挑这种圆的,我卖这个我晓得什么样的好。”这是热情介绍挑菜技巧的声音。
“来,让一下,莫撞倒啦!”这是边推着满车货物,边高声提醒的声音。
当你拎着菜篮子来到这条街时,它早已被氤氲的早餐摊热气、混着泥土味的果蔬香、鲜肉活鱼的淡淡腥味、韵味各异的吆喝叫卖声占领了。
周末不如逛逛菜市场,买活跳跳的鱼,半扇排骨,掐得出水的蔬菜,闻一闻瓜果蔬菜的清香,看一看人声鼎沸的热闹,你定然重新萌发对生活的热爱。
只要迈进市场
四肢和五官就都被调动起来了
记得把自己塞进生活里
生活才会靠近你~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