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渔阳里”将整体改造,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
整体改造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图
8月25日,坐落于上海市黄浦区闹市中的“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整体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更多有价值的文物和文献资料将在纪念馆整体改造后亮相。
说起“渔阳里”,这里是中国红色征程的重要起点。1920年的夏天,陈独秀、李汉俊等马克思主义者在老渔阳里2号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这也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
记者从当日启动仪式获悉,“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整体改造项目专家组成立,12名党史和青年运动史的权威专家当日接受聘书,他们中部分成员曾见证纪念馆从无到有的筚路蓝缕,今后将致力于从有到优,使“渔阳里”的故事常讲常新。
首次整体改造
“渔阳里”是中国红色征程的重要起点。
1920年的夏天,陈独秀、李汉俊等马克思主义者在老渔阳里2号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这也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个早期共产党组织。《新青年》在这里编辑,《共产党》月刊在这里创刊,作为中共一大的筹备处和一大期间的“秘书处”。
而位于不远处的新渔阳里6号,在“外国语学社”的招牌下,一批年轻人在此秘密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俞秀松等8名青年在此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第一个团的早期组织,对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起了发动和指导的核心作用。
2001年,为充分发挥团中央机关旧址的教育感召功能,中共上海市委和团中央决定对旧址进行全面整修扩建,筹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于2004年建成并对公众开放。14年来,纪念馆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共青团中央、团市委的指导下,举办了大量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接待逾百万来此重温历史、缅怀先驱的参观者。
近年来,由于各地党史研究硕果累累,纪念馆展陈手段日新月异,为更好地发挥好渔阳里作为全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弘扬好渔阳里这一红色革命圣地的历史和精神,纪念馆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进行首次整体改造,在研究阐释、宣传教育、发掘保护、传承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力争诠释渔阳里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
纪念馆东侧将建渔阳里纪念广场
更多有价值的文物和文献资料将在纪念馆整体改造后亮相。
整体改造后的“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将分序厅、渔阳里和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建、在共产党上海早期组织领导下建立团组织、外国语学社与进步青年、团组织在各地相继建立、共青团知识互动体验区六个部分,围绕“渔阳里”及其周边丰富的红色资源,还原历史本来面貌,更加清晰地呈现20世纪20年代国内外斗争环境孕育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党的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得以建立;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初期八位发起人事迹;在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指导下各地相继建团;在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后,党加强对团工作的领导下,“团一大”以及历届团代会得以顺利召开等。
在“渔阳里”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整体改造中,还将在其东侧建立渔阳里纪念广场,将建成广大青少年开展团日活动,重温革命历史、接受仪式教育的重要场所。
上海团市委方面介绍,纪念馆整体改造秉承历史发展逻辑,更好地迎接五四运动100周年、建党100周年及建团100周年,为“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