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长宁法院在家门口开庭 引来众多居民的围观…

2018-8-22 18:05:37发布111次查看
  “现在开庭!”随着法槌敲击出清脆的声响,一起继承纠纷案件在江苏路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开庭审理,许多居民闻讯后前来“围观”。
这是2018年8月10日下午,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长宁法院)江苏路街道“社区法官工作室”正式运行第一天的现场一幕。
法庭怎么搬到了社区活动室?
原来,这是上海长宁法院“社区法官工作室”项目正式启动后,首次以庭审观摩的形式开展的社区全面普法活动,是该院未成年人与家事案件综合审判庭与江苏路街道联合推出的一次全新尝试,也将成为未来的主推特色项目。
现场庭审+庭后答疑=?
审理中,原、被告双方围绕案件争议焦点,即自书遗嘱是否有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前来旁听的居民也都听得入神,不少社区调解员和居民还当场做了笔记。
法官宣布休庭后,旁听人员对案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被继承人的遗嘱真实有效,应该依据遗嘱内容判决被告胜诉!”“对,不然还写遗嘱干嘛?”当然,最后怎么判并不是大家投票决定……
耿法官
按照法定继承分割遗产。
本案中被告提供的被继承人的自书遗嘱是由被继承人的儿子代写,不符合自书遗嘱的法定形式要件,并且其内容也处分了早先离世老伴的遗产,还对家庭成员的其他财产权益予以了处分,遗嘱当属无效。
社区×庭审=?
相比普通的庭审直播或现场旁听,本次现场社区庭审观摩活动不仅兼容“直播”,还更加突出“社区”这一“在场”要素,且案件系争房产也在江苏路街道辖区,这是一起发生在江苏路街道居民身边的真实案件。
此外,与一般的庭审结束即散场不同,社区庭审观摩专门设置了“庭后答疑”环节,让法官和参与旁听的群众现场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普法效果也大大增强。
“能在家门口当面向法官咨询,机会不多的!”庭审观摩答疑结束后,旁听的街道、居委工作人员和群众逐一上前,向法官咨询自己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对于基层街道、居委干部和群众来说,大家平时遇到的问题往往是细枝末节、无从下手的,但又是真实存在、亟需专业人士帮助解决的。耿志成法官和尤维娜助理仔细倾听了大家的问题,不仅从法律规定上给出答案,同时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大家从法理与人情的角度更全面地考虑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
“社区法官工作室”的设立,旨在通过法官在基层开展工作,与基层组织完成有效对接,既有利于基层的普法教育,将法律知识送进社区,让法律贴近群众生活,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同时也有利于法官融入社区,了解民情、体贴民意,便于审判工作的开展。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