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点亮科学启蒙之光 少儿社推出“第一次遇见科学”课程

2018-8-20 22:34:36发布104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8月20日报道:“当儿童科学教育变成一种产业,我们是否曾追本溯源,思考什么是科学素养?什么是科学精神?”今天上午,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出版中心,结合美国国家地理学习公司的科学教育资源,历时两年多打磨而成的课程“第一次遇见科学”在上海书展首次亮相。
小朋友温航参加了“第一次遇见科学”线下体验一年多。温豪妈妈表示,“以前听到科学,感觉是遥远的事情,要有实验室器材等。现在看来,其实身边到处都有科学,随时随地的食物在身边发生都有科学性,只是以前没人提过或教过。现在孩子有机会很小就去培养科学素养,这对他的未来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第一次遇见科学”是一套面向5至7岁学龄前后幼儿的系统性科学启蒙教程。课程共有96节,涵盖地球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主题。孩子将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接触到真实而美丽的地球、生命与物质世界。课程包括配套图书12册、教学app、微信公开课、师训服务等内容,让孩子拥有以科学的方法整体处理事务的能力。
研发团队介绍,“第一次遇见科学”课程分为三个层次,梯度递进,从认识自己开始,逐渐向经验世界以外的科学知识扩展,最终帮助孩子搭建起初步认识世界的桥梁。“不只是知识的给予,更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育。”谈到设计初衷,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中心”新形态业务部副主任黄劲草说:“希望给予孩子科学的启蒙不是停留在宽而浅的知识,更要尝试引领其认识少而深的概念。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学习建立自己知识谱系的方法,进而真正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从2015年起,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中心”系统调研了国内外教育与认知领域成熟理论。研究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生成规律与青少年自然成长规律的关系,并承担中央文化产业基金支持的青少年科学素养评估系统项目。“第一次遇见科学”通过大量调研数据,发现概念之间的相互支持很重要。因而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使核心概念与技能相互依托,引导孩子自发地观察、探索、独立思考,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建构知识模型,以达到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