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建管委:以“五个提升”为 “四叶草”周边构筑亮丽风景线
2018-8-21 9:00:00发布103次查看
距离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开幕还有79天,进博会各项配套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区建管委在区委、区政府及区保障进博会前线指挥部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建设和环境整治组的工作任务,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鼓足干劲,全力以赴做好道路、交通、建管、城建配套、航道管理等工作,确保“五个提升”,为进博会胜利召开保驾护航。
一是提升道路服务水平,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会展周边道路是会展交通保障的重要环节。在满足道路安全畅通的基础上,区建管委通过推进配套项目建设,强化道路管理养护水平,展现干净整洁的道路形象。
全力推进配套项目,确保工程如期完成。目前,盈港路、华徐路路面整治项目、崧泽大道路面整治项目、进博会智能交通诱导系统等都在按期施工中。汇龙路(双联路-区界)改建工程全段沥青摊铺已完成,桥梁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路灯施工。会恒路应急公交配套通道的桥梁工程下部结构已全部完成,现在处于保养期间,计划8月底架设板梁。
精细化道路管养,全面提升道路面貌。为确保会展中心周边道路环境的清洁,区建管委公路管理部门不断加大道路清扫和路况巡查力度。
8月,完成了人工清扫84.6万平方米,机械清扫347.5平方公里,路况巡查200公里,冲洗人行道彩板8.9万平方米,路面洒水22万平方米;更换雨水井盖3块,清捞雨水口1202只,绿化保洁80万平方米,人行道车行道隔离护栏清洗4.2万米,绿化、沿线设施巡视200公里,绿化浇水40万平方米,人工除草1.45万平方米,病虫害防治5.77万平方米。
8月,还对崧泽大道、盈港东路和华徐公路3条区管公路的“四类设施”进行了完善,完成校正杆件8套,校正标志牌11块,加固标志牌10块,更换破损严重的标志牌3块,道路巡视里程125.7公里。
应对突发状况,完善应急保障机制。针对今年台风频繁可能对交通设施造成的影响,公路管理部门启动了各项安全措施和应急保障机制,在会展中心周边道路,每条路段日均安排5-8人的应急队伍,24小时值班,处置突发事件。同时,准备了大型电源泵车、抢险车、应急照明设施等,做到应急物资储备充足、设备运转良好,确保道路上人车安全畅行。在本次台风“摩羯”期间,截至8月13日8时,公路管理部门出动巡视人员75人次,巡视车辆18趟次。道路巡视结果显示:管养范围内龙门架、行道树、标志标牌等无异常情况,无突发事件发生,机动车道无积水,非机动车道局部积水已全部清出,道路通行能力无碍。
二是提升交通配套建设,确保配套设施完备。
为迎接进博会召开,区建管委一手抓停车位保障,一手抓公交线路研究,全面提升交通配套设施,重点解决停车、公交供应问题。
配套停车场保障完备。目前,已落实11个外部专用停车场,其中:已建成正式停车场为p4,绿地世界中心3000个泊位;另外再新改建10个临时专用停车场,总占地面积超21万平方米,可提供7000余个小车车位或近2000个大巴车位。目前p9、p10、p11、p12、p13、p16、p17等7个临时停车场已由青发集团实施一期改建工程。同时,按照市交通委《关于做好进口博览会外部专用停车场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区正对10个临时专用停车场进行提升设计,并于9月底前完工,以满足保障工作需要。
配套公交保障齐全。一是常规线路运行保障:已完成《进博会路线运行保障方案》,展会期间,徐泾东站各条公交线路按照一般线路增加10%配车,连接轨道9号线线路增加20%配车的原则,增强公交运力投放。二是短驳线路运行保障:正在进行数据收集,落实区内骨干公交企业开展接驳工作。届时将根据举办方要求和市级保障分工进一步细化接驳线路走向和车辆配备数量。三是应急客流疏运保障:已完成2号线、17号线应急客流输运保障方案,下阶段将按预案或市区两级保障组的要求组织实施,落实二级公交应急运力预备制度。四是中途站候车设施建设:目前进展顺利,计划与3条新建道路后期一并实施,同步完成25座公交候车亭的建设。五是徐泾东站临时公交枢纽搬迁:根据进博会外围交通组织保障方案,徐泾东临时公交枢纽现址位置将临时改建为p1停车场,承担国家会展中心西片疏散驳运公交、停车场驳运公交和团队巴士客流组织,以及社会车辆停车等多种功能,尽快完成临时公交枢纽搬迁对进博会保障工作顺利推进意义重大。在区建管委及下属运管所和西虹桥公司的周密组织下,8月1日凌晨起,徐泾东临时公交枢纽的全部13条线路,77台公交车顺利从新址依次发车,搬迁工作圆满完成。
非机动车停车满足需求。会恒路目前现有非机动车停车位1200个,占位率60%左右,该停车点基本满足现阶段非机动车接驳轨交2号线停放需求。进博会前如非机动车停放不能满足需求,计划在兰沃普地块(现p3)最南侧靠近会恒路划定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可停放非机动车600辆。
三是提升建筑工地管理,形成工地良好氛围。
在进博会配套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区建管委注重提升建筑工地安全管理,强化工地文明施工意识,美化工地围挡,提升西虹桥地区工地形象。
制定方案,做实管理。全方位保障进博会区域内在建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监管,督促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落实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调整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巡查组工作重心,在进博会召开前夕,以西虹桥区域为巡查工作重点,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检查,全力提升进博会保障区域在建工程形象。
全面排查,安全无遗。全面排查工地68个(1个已完工),核心区域2个、重点区域19个、外围区域47个,发现涉及文明施工、美化围墙方面59个问题,已当即开整改单要求建设单位即时落实整改,目前正在落实整改9个,已完成整改5个。
主动跨前,助推进博。对进博会配套项目招标,均采用靠前服务模式。为配合进博会施工许可办理,区建管所内部再次强化审批材料流转机制,要求在办理材料半天内完成流转,一天内完成审批与发证,确保进博会项目顺利推进。
四是提升城市配套品质,营造城市处处是风景。
今年6月7日,市委书记李强同志在调研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交通项目时提出,让游客愿意在路边举起手机,按下快门,充分感受城市处处是风景。区建管委不仅在道路建设和养护上提出了高要求、高标准,也在道路细节上落实了新的举措。架空线入地、路灯、地下空间管理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中。
架空线悄然入地,还进博会一个蓝天。为顺利完成架空线整治任务,区建管委从年初开始谋划布局,努力克服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没有统一模式和可参照样本等困难,推进了开关站建设、绿化搬迁、架空线入地、合杆整治等工作。截至8月14日,10座开关站土建完成,已开始逐步移交;绿化搬迁全部完成;蟠中路已完成电力和通信架空线入地,徐民路、龙联路(蟠龙路—诸光路)、蟠龙路(盈港东路—天山西路段)已完成通信架空线入地工作,电力排管基本完成。5条ppp道路(徐民路、龙联路、蟠和路、会函路、方家塘路)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点亮城市生活品质,让进博会的夜更美。拟定《首届进博会核心区域周边道路路灯保障方案》,主动跨前做好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对现有14条道路,1318个灯杆,1564个灯具做好保障。每周3次对上述道路路灯进行全覆盖巡检(修),缺陷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完成对国家会展中心核心区诸光路、崧泽大道、涞港路、盈港东路地下管线逐家现场交底工作。“摩羯”台风期间,三个路灯维护小组全部出动,主要道路一天巡视两次,覆盖我区3万多盏路灯,确保了道路照明设施的正常运作。
开展地下空间排查,督促问题隐患整改。从7月份开始,区地空联办通过采用第三方巡查方式,对进博会核心区域内21家地下空间开展安全使用巡查工作。截至8月6日,已检查完成,向区地空联办提交第三方安全检查诊断报告,并移交徐泾镇政府。区建管委将督促地下空间产权人、物业管理单位和使用人切实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隐患问题整改。8月12日至13日,各街镇根据区地空联办通知要求,全面开展地下空间防御台风“摩羯”突击检查工作,全区共检查地下空间276个,整改问题隐患22处。
五是提升内河安保等级,确保水运安全有序。
为切实保障进博会期间辖区港航行业生产安全、平稳、有序,区建管委海事管理部门积极加强港航安全监管,编织水上安全监管网络,营造水上平安氛围,树立沪上江南水乡的良好形象。8月6日至8月12日,区地方海事处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19人次,检查各类船舶2224艘次,发现并整改隐患4起。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及时细化制定港航行业保障进博会工作方案,结合“规范船容船貌宣传检查、中小型船舶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船舶进出港报告专项整治检查”等工作,开展海事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工作,严厉查处船舶不按规定实施进出港报告、配员不足、超载等各类违章违法行为,确保船员适任、船舶适航、船容船貌规范整洁。
加强行业管理,开展安全检查。开展辖区港航企业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督促企业特别是渡口单位、水上旅游单位和重点码头企业开展消防安全自查,针对企业自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整改纠正。
完备各类应急预案,提升应对突发能力。修编《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处置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和《处置内河水上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等港航行业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台风、雷暴、水上交通事故等突发状况应急处置,并于6月初组织开展了太浦河取水口水上应急综合演习,进一步提升海事队伍应对处置水上突发事件的能力。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改善水域环境质量。通过开展船舶燃油监督检查、督促易扬尘码头安装并使用喷淋设备设施、推进无证码头整治、运输泥浆渣土船舶和码头监管等工作,不断改善和提升辖区环境质量,为进博会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青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