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老龄化的加剧,长宁区的为老服务层出不穷。自2012年伊始,天山街道开始为社区老年人创建睦邻点,对60岁至90岁的独居、孤老、失独、纯老家庭老人开展困难照应、送餐上门、陪同看病、救急应急等服务,平时,如果老人闲来无事时,还可在睦邻点里读书读报、评论时事,亦或前来参与如自制香囊、经典电影观赏、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截至目前,天山街道已在辖区17个居民区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老年人互助睦邻点61个,睦邻点成员达553名人。
为了使各睦邻点的活动能顺利开展,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长宁区分会每年下拨相关经费(水电和活动补贴)、赠送每人一份保险、订阅“三报一刊”等,同时,街道老龄委还会在每年高温和重阳节期间,为睦邻点成员送上慰问品。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6年间,互助睦邻点给予了社区老年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也为他们送去了绵绵不断的欢声笑语。然而日前,天山街道通过实地走访、集中座谈等方式,对辖区内62个老年人睦邻点开展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睦邻点成员普遍年龄较高。平均年龄80岁,成员们希望能加入一些低龄的、热心社区服务的志愿者。
二是睦邻点的老人覆盖面不广。街道18个居民区共建立了不同类型的睦邻点62个,参与老年人562名,独居老人的覆盖面只占32%。
三是活动经费有限。睦邻点成立申请全部由居民自愿提出,且活动地点就设在居民家中,街道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目标,只要每个点参加人数不少于8人,每周活动不少于1次,就能进行申报。睦邻点属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项目,虽然每个点位每年都有一定的活动经费下拨,但在扣除成员保险、订阅报刊杂志等经费后,剩余经费捉襟见肘。
对此,街道通过三项举措努力改善,尽可能为睦邻点健康持久发展提供保障。
将“老伙伴”志愿者引入睦邻点
街道将服务对象延伸至睦邻点, 248名低龄老人作为“老伙伴”志愿者与高龄老人结对,让低龄老人也参与睦邻点活动。
举办睦邻节活动
每年6至10月,开展为期四个月的睦邻节系列活动,包括手工艺品制作展、团队文艺演出等,为睦邻点提供展示平台。
密切关注老年人需求
街道对经费进行统一管理高温、重阳节期间都会对每一位成员进行慰问,并为睦邻点探望慰问生病的成员提供经费保障,努力提供各类财力、物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