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来到崇明岛后 他们过上了"神仙眷侣"的日子

2018-8-20 13:25:36发布90次查看

eka刘锋
生于1977年,江苏人。胜王瑜伽的研习者和传承人,国际瑜伽联盟(ryt)授权认证的200和500小时瑜伽教师,有14年专业瑜伽练习和教学的经验。eka也是首届中国(成都)印度国际瑜伽节论坛嘉宾,第二和第三届西湖国际瑜伽文化节授课老师和论坛嘉宾。由他策划和主持的首档互联网瑜伽脱口秀节目“大话瑜伽”,帮助数以千计的瑜伽爱好者重新认识了瑜伽。
dana徐来
生于1992年,浙江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有8年专业瑜伽练习和教学的经验。她是国际一级昆达里尼瑜伽教师、觉知孕育教师,也是瑜伽互联网平台瑜悦汇(yoga in china)的联合创始人。dana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及生活美学,2014年开始修习正念及禅茶,擅长课程编排及禅意空间营造。
把市中心的工作室退掉,爽快地付了两万块钱赔偿金,eka和dana就这样搬来了崇明岛。“我们像是找到了归宿,没有丝毫纠结。”dana这样说,她总是带着一丝淡然的笑,言语中的力量感,像极了中国瑜伽之母张蕙兰。
eka和dana租下了位于向化的农家小院,移居崇明岛。随他们一同而来的,还有他们一岁半的儿子小朴,和一条叫乐迪的狗。
“每天都在被滋养”
来到eka家的时候,上午九时出头。乐迪迎出来直摇尾巴,小朴蹒跚着紧随其后。此时,eka和dana从西厢房里走出来,这会儿eka刚刚做完早课。“我每天清晨四点半到五点起床,开始做调息、冥想、瑜伽休息术……一套完整的练习做下来,差不多就八九点了。”他的练习偏专业,所以早课时间比普通的瑜伽爱好者要长。
这是三间朝南的平房,正房用作工作室,西厢房是会客厅,东厢房则是卧室。空间内,处处可见dana的心思:好看的屏风,风雅的书画,时令的花朵,野生的枝叶,不奇突刻意,显得日常轻松。若不经dana的妙手妆点,这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乡下屋子。
会客厅是禅堂,也是练功房。三十平方米左右的屋子,大半面积被铺满了榻榻米,靠南的窗前用一块屏风遮挡。墙上挂着弘一法师的书法《心经》和唐卡画,角落里的音响里飘出了尺八的音乐声。
屋内没有装空调,流动着自然微风,并不让人觉得热。“人活着,心中便少不了烦恼,即使吹着空调、喝着冷饮,也无法驱走内心的烦热。只有当心中的杂念静止,烦恼熄灭,才可能享受真正的清凉。”在瑜悦汇平台上,dana写下了这段话。
dana拿出矮桌,摆放在榻榻米上,再在矮桌上铺上茶席,摆上茶具。方寸案头,阵仗不大,却很快布置出一个舒适的小环境。她用娴熟的手法温壶、备茶、温杯……大家席地而坐,闻香,喝茶,聊天。这是他们的日常,也是待客方式。
“在这个岛上,没有车水马龙,我们可以听到鸟在叫,也能感受到风的声音。来到崇明岛以后,我们每天都在被滋养,这里的能量非常足。”eka用瑜伽人的眼光看崇明岛:阴性,守静,是一片孕育之林。他常在清晨或是傍晚,带着一家人去江边漫步,脱了鞋赤脚踩在岸堤上,看江边水天一色,体味大地传递给人体的能量。他忍不住在朋友圈发出感叹:崇明岛之美,超乎想象。
当初,eka跟着朋友到崇明玩了一次,只因看了这一眼,这个岛便成了他魂牵梦萦的地方。“踏上这个岛,eka就被这里的纯净和天然感染,整个崇明岛的能量对我有一种特别的吸引,是在其他地方从没感受过的。这或许和我练瑜伽有关系,我对一个地方的能量很敏感。从能量来看,大城市机会多、发展快,却充斥着压力和动能,人们被无意识地推动着往前。我们在市区的时候,觉得自己的能量被耗得很厉害。来崇明岛以后,却觉得很舒服。”eka认为,崇明岛这块“未被开垦的处女地”,和普通的乡下不一样。崇明岛被水体包围,水是很神圣的,离水最近的地方,能量是最好的。
而对于世界级生态岛的定位,eka也有着自己的解读:“世”与“界”代表着时间和空间的维度,生态则是一个系统,而人是生态系统里的万物之灵。所以,在生态岛上生活的人所做的事尤为重要。
既然选择了移居崇明岛,他们就没有离开的准备。面对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每天清晨,小朴开始帮忙摘菜,玩水,吃瓜纳凉,打扫卫生。夜晚,我们在院子里搭起帐篷,帐篷外挂着装饰灯,吹着自然的风入睡,半夜醒了看看月亮……”dana希望小朴可以“亲近自然,回归传统”,她说:“崇明有成片的农田,有美丽的长马路,搬来崇明岛有另外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小朴,我们希望他能成长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朴”字有深意,黄帝内经里面讲到,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名故曰朴。道德经里面又言,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这对眷侣,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这个“神圣的”岛屿上,被自然滋养着长大。
希望瑜伽在岛上生根发芽
在没接触瑜伽前,eka和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一样,为了名和利,用力、拼命。1995年,eka只身来到上海,从第一条地铁通车开始,在高速发展的时代,感受着城市的巨变。“我像是湍急河流中的一叶扁舟,随波逐流,身不由己。追名,逐利。心,却无法安住。”他在一篇日志中如此写道。
eka先后任职于花旗银行、通用电气等知名企业,这些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的工作,却让他在心中不断地打下问号。“被大浪往前冲着走,找不到自己。特别想停下来,去感受一下生命的意义。”
人心总是禁不住灵魂的拷问,eka再也不愿意违心。2005年,机缘巧合下,eka走进梵林瑜伽,那时候上海的瑜伽才刚刚起步。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写字楼里,瑜伽教室看起来高端又脱俗。“走进梵灵瑜伽,感觉远离城市的喧嚣,让人觉得特别舒服。它的经营者修行佛法,我便跟着我瑜伽的第一个老师杨凯瑞开始学习。杨凯瑞听说我搬来了崇明,也十分好奇,打算近期来崇明看看。”
接触瑜伽以后,仿佛一切变得风轻云淡起来。可是,通往真理的路,从来不会没有荆棘。练习几年以后,eka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迷惘期。瑜伽体式的反复练习,似乎让eka觉得有一些缺失,眼前仿佛有一面“墙”堵住了他前行的道路。
他再次停了下来,利用空白期,反观自己。经过思索,终于明白:要引领别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方向在哪里。如果瑜伽是一座山的话,先看到这座山的全貌,再去练习,才更有效。
于是,eka从中国传统文化、东方传统文化到中医,再到佛法……研读经典的同时,进行实修实证。渐渐地,那堵“墙”上,打开了一扇扇窗,眼前的世界变得越来越通透了。终于,他再次回到了瑜伽的怀抱,这一次,他再也没打算离开。多年不见eka的人,再次见到他,惊叹于他的变化——眼神坚定有力,脸上有华彩,声音有力量。
eka对瑜伽有着说不出的感谢,他看到现代人得了各种慢性疾病,只能通过长期服药解决。他希望,瑜伽能让更多人受益。“很多疾病,都是因为压力。价值观的偏离,导致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对抗。”
崇明岛上的瑜伽产业,目前是空白。eka对此有着很多期待,他乐意在空白上描画美妙的蓝图。“我希望崇明岛可以成为一个实践地,通过我们的瑜伽休息术等练习,让老百姓真正受益,我愿意在学校或是医院,开办公益课。”
香烧了大半,天却还没聊尽兴。dana端来煮好的红薯、玉米,以及刚从地里摘的番茄。eka眼睛发亮:“好东西来了。”他指指这些食物,用叉子叉起一块红薯送入嘴中,说:“未来,我们还可以用崇明岛上生长的优质原材料,结合阿育吠陀(梵文:生命的科学)食疗,提升农业的价值。还会和知谷、逅院等民宿合作,开设瑜伽培训基地;用崇明岛的橘子提炼橘子精油,用于理疗。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提升老百姓的健康状况。”
对于现代人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在eka这完全不是问题。“如果没有时间做瑜伽体式,没有时间打坐,可以在瑜悦汇平台上听一段休息术的音乐,在睡眠中也同样可以达到释放压力的效果。这是一个公益的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以后,或许我会在职场中,挑一部分样本,让这部分人每天晚上听一个音频。测试前,测量一下体脂、血压等相应的参数,三个月以后看一下有没有什么变化和改善。”eka期待,瑜伽文化产业能在崇明岛上生根发芽。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