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为抢占市场、提高业绩需要,降低准入门槛,给许多“问题”小餐饮提供了新的“寄生”场所,入网餐饮单位无证经营、卫生条件差、配送不规范等乱象频出。同时,由于缺乏信息公开的途径、监管力量与入网餐饮单位数量的不匹配等因素,使第三方网络订餐监管工作陷入困境。
针对这些问题,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互联网+”监管模式,对辖区内“饿了么”平台从整治到规范,再到技术升级,逐步淘汰无证无照、卫生条件差的餐饮单位,不断提升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和入网餐饮单位食品安全质量。
落实“一份责任”,规范平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区市场监管局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入手,通过反复强化培训、开展多轮专项检查等手段,督促平台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入网餐饮单位资质审核等义务,从源头把控风险,切实履行第三方平台主体责任。
打通“一条通道”,实现无证入网餐饮单位动态清零。无证入网餐饮单位的反复上线,是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监管工作中的“顽疾”。区市场监管局打通了与“饿了么”平台的无证餐饮数据共享通道,建立线上线下联动工作机制,结合全区线下无证餐饮整治,加快清理平台上无证餐饮单位和无效冗余数据,杜绝新增无证餐饮单位上线,以线下整治带动线上清理。截至6月底,全区无证无照食品经营总治理率达到100%,提前实现辖区无证无照食品经营全部消除的目标,平台上的普陀区域内无证入网餐饮单位也全部清除。下一步,将继续依托线上线下联动工作机制,实现平台无证入网餐饮的动态清零。
打开“一个窗口”,建立网络订餐社会共治网络。在传统“明厨亮灶”工程的基础上,在“饿了么”平台试点上线“阳光厨房”项目,将线下餐饮单位后厨视频监控对接至线上,消费者可在“饿了么”app上查看餐饮单位后厨加工情况。通过这一窗口,引入了网络订餐社会共治,倒逼入网餐饮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目前,“阳光厨房”项目已在近铁城市广场开展试点,通过平台已能查看入驻商场餐饮单位的后厨监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