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时评 七夕节既要有浪漫更要有文化
2018-8-17 10:10:42发布86次查看
17日,也就是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了,《松江报》记者前天走访城区多家百货商场发现,商家纷纷打出“浪漫牌”,推出多种多样的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
“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于这个时间节点上,“浪漫经济”不断升温——商家忙着吆喝,情侣忙着“秀恩爱”,单身青年则忙着“搞派对”,就连吃喝玩乐也烙上了“爱的痕迹”。
毋庸置疑,“七夕节”是一个倍感浪漫和甜蜜的传统节日。在“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语境下,融入购物消费和娱乐狂欢的元素,创新的价值与市场的力量便可充分彰显,节日商业化乃大势所趋,本也无可厚非。只是,当下过浓的商业味甚至与爱情无关的“秀”大行其道,不仅冲淡了“七夕节”的浪漫味和文化味,而且,原本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很现实地被“钱”包裹,本应是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却沉浸于彼此娱乐的快感消磨中。此语境下,“以爱为名”只能乖乖地掉进“温柔陷阱”,不免让人感到惋惜和遗憾。
应看到,起源于汉代的“七夕节”,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崇尚文化融合与创新的今天,承载着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这起码对应着以下的追问:一方面,“七夕节”源于忠贞不渝的爱情传说,可是有多少人能够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其中的寓义?要知道,“七夕节”所蕴含着勤劳勇敢、坚贞不屈、纯朴善良、忠城相依之类的价值元素,这恰恰就是这个时代爱情最需要补充的。另一方面,且不说“七夕节”有着穿针乞巧、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多种传统习俗,古往今来那么多与“七夕节”相关的诗词歌赋,在重温中品味七夕文化的绵绵远香,岂不也是一件文化乐事?
某种意义上讲,对“七夕节”的传承不能只限于对爱情表达方式的追捧,更在于传统美德和内生文化力量的弘扬,以此来平复心灵的浮躁、守望忠贞的信仰。换言之,只有充分挖掘“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不断革新和创意现代的“节文化”,使之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节味,才能让中华文化更加源远流长。
由此而言,“七夕节”既要有浪漫味,也要有文化味,更要有中国味。我们不仅要顺应时代发展,增添更多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区域特点的新习俗、新风尚,也应尊重传统习俗,继承传统文化,让博大精深的七夕文化得以丰富展示,使每个人都能原汁原味地真切体会到忠贞爱情的魅力、文化的凝聚力。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