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服务窗口"——长宁仙霞社区卫生中心口腔科
2018-8-17 14:44:36发布261次查看
在长宁区芙蓉江路上,一幢面积不大的二层楼,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
这里便是长宁区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区卫计系统“最美服务窗口”的获得者,也是长宁区社区医疗单位中规模最大的口腔诊疗保健中心。
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有13名医护人员,10台牙椅,全年门诊服务27000人次,牙防保健服务3100人次,为社区居民奉献上最美的“笑口”服务。
走进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一楼,预检台的医护人员便走过来迎接,询问患者的病情,指引患者如何挂号。
“平时我们依托意见快速处理机制和定期的满意度测评来了解患者需求、接受居民监督,进一步提升窗口的服务能级。”口腔科主管姚洁告诉记者,以前社区居民常常反映口腔科挂号难,为此,他们探索并实践了适合社区的门诊预约方法。如今,口腔科2/3的门诊量已经实现精准预约,患者只需要提前5分钟到口腔科来挂号即可马上安排就诊。优化后的就医流程改善了诊疗秩序,既弥补短板又提高了居民满意度。
大事上用心,小事上也上心。
一位前来复诊的患者告诉记者,这里的细节服务十分到位,不仅在等候区放置了一排爱心椅,为高龄患者提供方便,更是在卫生间的每个蹲位旁边都安置了急救铃,如果患者突发紧急状况,可马上按下急救铃呼救。
在口腔科一楼,记者看到了一个“孤零零”的牙科椅位,询问后得知,这是为行动不便患者专门设置的椅位,省去了他们上楼的不便。
来到二楼治疗区,记者在一个牙科椅上发现了一个小“法宝”——可以拆卸“颈托”。护士长王明华介绍,一些体型偏胖,年老驼背的患者躺在治疗椅上就诊时,脖子下面会觉得悬空,产生不适感。
为此,口腔科医护人员从临床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制作了“口腔治疗用颈部固定支撑保护托”,这项发明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同时,还荣获了上海市职工先进操作法创新奖。
“我属于体态偏胖的,第一次来治疗的时候,躺在治疗椅上怎么都觉得不舒服,没有办法好好配合医生治疗。这次来复诊,医生拿出这个小小的颈托让我尝试,想不到效果特别好,脖子下面舒服了,整个人都轻松了。”患者张阿姨由衷地称赞这个小小的发明改善了她的就医体验。
令人赞许的,不仅仅是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细节的服务,更是她们娴熟的技术和精湛的医术。
柳阿姨曾是姚洁的一名患者。姚洁清楚地记得,当时柳阿姨来就诊时,她多颗牙齿被蛀坏,面积大,而且补牙处经常脱落。仔细观察后,姚洁怀疑柳阿姨患有干燥综合征,该病征属免疫系统疾病,会导致唾液减少,易发生龋齿。
为此,姚洁建议柳阿姨到三甲医院去做进一步检查。果不其然,检查结果证实柳阿姨确实患上了干燥综合征,这个病如果没有尽早发现,久而久之会影响到肝脏、心脏等器官。
“小医生也有大作为。”柳阿姨翘起大拇指,说出了由衷的赞许。
家住茅台路的赵阿婆已是90多岁高龄了,14年前她安装了假牙,一直用着顺口,但是两年前,阿婆的假牙出现了松动的情况,吃饭的时候食物会嵌塞在缝隙里,说话的时候还容易脱落,这让阿婆十分苦恼。大医院的医生建议她重装一副新的,可重装一副假牙除去高额的费用不说,还至少要去医院七八次,阿婆的子女不在身边,90多岁的她一个人出门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次,赵阿婆把她的困扰告诉了签约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告诉她,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正在开展“高龄老人口腔健康工程”,她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预约了就诊。
这天,如约来到中心口腔科的赵阿婆立刻被安排进了绿色服务通道,并由专人陪同优先挂号收费。考虑到老年人腿脚不便,中心还为其提供了一楼的“爱心椅位”接受诊治,并为她进行义齿修理,通过对其进行口腔内的直接假牙加衬,一次性地解决了假牙松动易脱落的问题。
带上贴合的假牙,赵阿婆开心地像个孩子。
在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不仅为高龄老人提供了一系列的便捷服务措施,让他们可就近到站点由团队医生预约口腔科初诊,享受优先挂号、收费,还对这些高龄老人进行假牙修理,提供修理后送上门服务,并为90岁老人提供口腔保健指导、装牙前指导、假牙使用指导等贴心服务。
为了社区老百姓的笑口健牙,仙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在工作中注重人文关爱,不断创新,推出了诸多有仙霞特色的惠民项目,“口腔服务进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前不久,这个项目在长宁区卫生计生系统第三批“医疗服务品牌”中榜上有名,口腔科医生下沉社区,和家庭医护们一起进社区楼宇,入学校课堂,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腔保健知识教育,而有口腔治疗需求的签约居民也可以在家庭医生的帮助下获得口腔科就诊预约的便捷服务。这个项目同时拓展了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的服务外延,也充实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
如今,围绕窗口服务能力提升的这些惠民项目,用每一个细节,每一次精湛的治疗,为社区居民带去了口腔科医护人员最美服务的承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