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新闻观察 快递最后一百米如何打通
2018-8-17 11:51:51发布125次查看
5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针对快递行业的法律法规《快递暂行条例》正式实施。
网购是现代人的重要购物方式,而网购离不开快递。快递业发展迅速,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快递新规关系百姓,但实施仍有难点。只有经过不断改进,快递业才能获得良性发展。
新规关系百姓
7月26日下午,正在上班的上海石化员工胡先生接到快递员的电话,称网购的货物到了。胡先生网购的货物付款方式是“货到付款”,他灵机一动,让快递员把货物放到小区快递柜,货款则以微信转账方式给快递员。
挂掉电话后,胡先生和快递员互加微信,胡先生转账付款,对方接收。很快,胡先生收到了小区快递柜的取件码。
今年5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针对快递行业的法律法规《快递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规定,快递员送快递时,必须像送“货到付款”的快递一样,先联系客户,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派件。《条例》注重保护寄件人隐私。收件人包裹快递单上不显示住址信息,快递员可以通过电子单据联系收件人。客户寄件时,身份信息也是保密的,不会显示在快递单上。《条例》对快递业监管更加规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私自拆开、隐匿、检查收件人快递,快递员及快递公司不得泄露、出售收件人信息,情节严重最高处10万元罚款。
新城区退休居民唐阿姨经常网购,可很多时候,她明明在家,却收到快递放进快递柜的取件码。“快递员事先也不跟我联系。”得知《条例》规定,快递员须事先联系收件人,再确定派件方式时,唐阿姨很开心,“以后可以选择送货上门,不用再多走路了。”
实施仍有差距
3个多月过去了,《条例》实施情况如何?记者对快递“最后一百米”服务展开观察调查。
7日11时许,快递员胡师傅,将七八个包裹送到隆安路某单位的服务台。服务台工作人员一一登记包裹主人名字后,胡师傅对该单位的投递结束。“每天300多件,每件都打电话联系不现实。”胡师傅说。
胡师傅从事快递员工作已有4年多。他坦言,一般情况下,看尺寸,能放快递柜的直接放快递柜,放不下的才联系收件人。“如果送一件打一次电话,那快递‘快’不出,快递会有积压。”
“这家单位不让快递员上楼,我们只能将快递送到服务台,‘必须将快递送到收件人手里’的说法,事实上很难做到。”胡师傅认为。
9日10时许,记者在临潮一村1号门看到,一名快递员骑电动车进小区,径直到门内东侧的快递柜前停下,将后座筐内的5个包裹分别投入快递柜。投递前,记者没看到他使用手机联系任何人。
网友“syne”住单位集体宿舍,宿舍明文规定,快递车辆不能进入。“一般小件,都是快递员直接放快递柜。如果是大件,快递员会联系我,我让他们放门卫大叔那儿。”
针对《条例》,“syne”表示,其实不必件件都打电话,快递员可以自己决定是否放快递柜,只要放得下。放好之后发取件码就行了。
但也有一些消费者认为,快递员电话联系客户很有必要。
上月的一天下午,上海石化员工小戴收到快递取件码,称她的快递放在海浒新村。小戴住梅州新村,为何快递放到海浒新村呢?她百思不得其解。
上海石化员工小李有过一次不愉快经历。那次她网购了蛋糕,快递员没联系她,直接将蛋糕放入快递柜。等她拿到蛋糕时,蛋糕已变质。
小戴和小李都认为,如果快递员能事先跟她们联系一下,就不至于发生这些事。
完善需要合力
奉贤邮政管理公司负责奉贤区和金山区两地的邮政事务。4月份,《条例》实施前,奉贤邮政管理公司召集辖区内所有从事快递行业的企业,学习《条例》的相关内容以及案例。
快递员胡师傅告诉记者,他的老板承接了6家快递公司的投寄业务。《条例》实施前,老板召集所有快递员,开展宣传培训。
针对包裹放错小区的事例,胡师傅支招,收件人可联系投递员并告知取件码,让他取件,再重新投寄。
胡师傅说,有了快递柜,投递速度大大提高,同事投递都首选快递柜,这几乎已约定俗成。“现在《条例》要求放快递柜前联系收件人,再确定是否放快递柜,有点麻烦。不过,既然有规定,我们应该执行。”
胡师傅认为,如果确实有些人需将快递送上门的,如腿脚不便的老人、孕妇等,他们网购时可予以注明,快递员看到面单后,会按照收件人要求投递。
海棠新村居民老周最近到小区门口的快递代理点寄包裹,店主让他“扫二维码”,然后在手机上输入收件人和寄件人的姓名、地址、手机号码,以及寄递物品的名称和数量等。老周连“扫二维码”都听不懂,更不会在手机上输入相关内容。店主说:“现在寄快递,已经不填单子了,一部手机全部搞定。”店主看老周一脸迷茫,便帮老周操作,完成了这单业务。店主又问老周:“人家寄快递给你,快递员把包裹放在快递柜里,发个取件码,你能取吗?”老周听得一头雾水直摇头。
这位店主称,如今一些老年人寄收快递确实遇到了困难。对于部分尚未跟上信息化步伐的老年人,快递“最后一百米”如何打通?这位店主认为,老年人应该主动学习智能手机操作等,居委会也可以举办学习班,帮助老年人掌握必要技能。
临潮一村居民陈鸿国研读《条例》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条例》对快递服务作出了细致、务实的制度设计,有利于规范快递服务,减少服务纠纷。但在具体执行中,由于对‘告知’‘代收人’等,快递涉及方的理解有所不同,导致一些问题产生。对如何打通快递‘最后一百米’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并予以解决。”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