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康:长宁区离休干部,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迎来改革开放的朝阳
《东方明珠迎朝阳》,是我于1994年8月7日在内环线旁武夷路770弄15楼阳台上拍摄的。当时,正值浦东新区的开发初期,仅有东方明珠电视塔屹立在浦东,浦西的高层建筑尚不多,与她相伴的是南京东路上的老电视塔。此照象征着“改革开放”如初升的太阳一样蒸蒸日上。
东方明珠迎朝阳
(摄于1994年8月7日)
《春笋》是我于2016年8月7日在华山医院综合楼17楼拍摄的(因为20多年来,浦东、浦西的建设突飞猛进,高楼林立,再无法在上图的同一位置拍出可对比照片)。当时看到上海中心等高层建筑耸立于浦东,浦西的高楼林立,像雨后的“春笋”一样,蓬勃向上。两图对照,真实、形象、生动地证实了上海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大变化。
春笋
(摄于2016年8月7日)
上海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虹桥开发区)规划,是上海的第一个开发区,占地0.625平方公里。1986年8月,虹桥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开发区。1988年3月2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按照国际惯例,将虹桥开发区内符合“七通一平”条件的第26号地块率先试行土地批租,通过国际招标方式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1988年8月8日,日本孙氏企业有限公司,以2805万美元夺标,获得1.29万平方米土地50年使用权。这是中国第一块土地批租项目,是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为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开辟了引进外资的新途径。
上海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摄于2000年8月7日)
上海第一块土地批租项目——太阳广场大厦,1995年竣工开业
(摄于1997年8月12日)
变了又变的外滩滨江
上海外滩素有国际建筑博览会之称,是国内人民、国际友人游览上海首选之地。在1954年(外滩还没有建筑防汛墙)、2000年(外滩已建筑了防汛墙和景观平台)、2010年(进一步优化了景观平台)用同一视角拍摄了“变了又变的外滩滨江”。
1954年的外滩滨江
(摄于1954年10月)
2000年的外滩滨江
(摄于2000年7月7日)
2010年的外滩滨江
(摄于2010年4月24日)
国际友人游览外滩、眺望浦东
(摄于2010年4月24日)
上海市区道路“三横三纵”主干道全面建成
上海市道路“三横三纵”主干道全面建成,标志着上海城市中心形成了南北相通、浦东浦西相连、高架地面地下相接的道路网络框架,标志着上海城市建设迈上了现代立体交通新台阶;也标志着上海城市建设由“内”向“外”阶段的开始。
会场的主席台
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徐匡迪同志在华山路道路拓宽工程竣工通车仪式上宣布:“上海市区道路‘三横三纵’主干道全面建成通车”。
(摄于2001年1月12日)
华山路道路未拓宽道前原貌
(摄于1999年11月30日)
拓宽后的华山路新貌
(摄于2001年3月12日)
上海外滩“亚洲第一弯”的变迁
1996年,在建筑延安东路高架道路时,建造了延安东路至中山东一路的下匝道,成为国内外有名的上海外滩“亚洲第一湾”。由于该地区交通流量骤增,于2008年新建了南外滩与北外滩的地下隧道,拆除了这条下匝道,并将古老气象台东移,拓宽了外滩地面道路和绿化带,使外滩道路更宽敞,环境更优美。
上海外滩“亚洲第一弯”的拆前风貌
(摄于2008年2月19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顶楼平台)
拆除“亚洲第一弯”并扩建中山东一路道路绿化后的新貌
(摄于2011年12月30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顶楼平台)
上海市第一个摘除重点污染地区帽子的新华地区
上海市长宁区新华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成为上海三个重点污染地区之一。1985,长宁区市人大代表团根据民意,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抓紧治理的要求,得到了市领导的重视,将新华地区列入重点污染地区治理,经过9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994年6月4日,当时的黄菊市长宣布摘除新华地区重点污染地区的帽子。
昔日新华地区是上海三个重点污染地区之一
(摄于1991年7月8日)
今日新华地区天蓝、地绿、水清、住佳、路畅
(摄于2018年7月10日)
苏州河水变得越来越清了
苏州河又称吴淞江。
上海开埠后,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导入,日积月累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入,使苏州河污染日益严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州河变得又黑又臭,人们掩鼻而过,不敢开窗。
1998年起,上海市委、市政府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经过一期铺设截污管道、建污水处理厂;二期重新设计改建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的闸门;三期搬迁环卫码头、改造防汛墙、疏浚河底泥。至2007年,苏州河水质达到4类水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上海更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建立河长责任制,一发现污染源头,立即治理,并美化苏州河两岸,现在苏州河水质已进一步稳定在5类水标准。
昔日苏州河污染严重,又黑又臭
(摄于1997年3月24日)
2006年苏州河已和黄浦江水成为一色
(摄于2006年8月8日)
2017年的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口
(摄于2017年10月24日上海中心118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