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站在新的起点上,曹杨新村街道如何结合实际,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特点和要求,解决短板问题,提升社区品质,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日前,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严玉鹏。
问: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政治判断,时代更迭同时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治理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曹杨新村街道如何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特点和要求?
答: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新时代和新矛盾为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为时代命题,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破题的核心与关键。
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提出“以时代更迭呼唤新作为”,“让工人新村期待新蜕变”。“新作为”就是要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坚持问题导向,擅于找准问题、勇于直面问题、精于解决问题、善于转化问题,能够实干、巧干、拼命干,让我们的群众更满意、更有获得感。“新蜕变”就是要让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焕发新活力。既体现在环境设施等硬件上的焕新,让居民群众生活得更宜居,更体现在区域文化、人文素养、精神面貌等软件上的提升,让社区更有温度,以全区域、全资源、全人群,来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成果。
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曹杨新村街道而言,为了给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有哪些短板和问题亟待去解决?
答:曹杨新村街道的优势很明显,自建村起就深深植根于此的红色基因,以“劳模精神”为核心的区域文化,文明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这是曹杨居民独有的宝贵财富。但曹杨的短板也很明显,时光变迁留下了历史的荣光,也留下了与新时代不相匹配的“印记”,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个“不适应”。
一是基础条件与美好向往不适应。美好生活,首先是从最基本的“住”开始。曹杨“新村”渐渐变成了“老村”,社区基础设施老旧的短板越来越突出。80%的老旧小区、8000多户合用住房,旧住房成套改造、综合整治,是曹杨老百姓最大的呼声,也是最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是管理现状与精细要求不适应。曹杨新村街道是普陀地域内面积最小的街道,“小”就要有小的“精致”。目前来看,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还不高,卫生死角没有完全消除、门责制落实还不到位、楼道堆物现象依旧严重,垃圾分类任重而道远……要实现“绣花针”般的城市管理要求,必须要更加持续用力。
三是治理能级与复杂矛盾不适应。时代发展催生了更加复杂的矛盾。比如老旧住房加装电梯、物业纠纷矛盾化解、小区停车难等新问题不断涌现,如何深化小自治、大共治格局的构建,加大对区域单位、社会组织、新社会阶层人士力量的整合利用等,传统治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需要我们曹杨新村街道用与时俱进的治理智慧去探索新的解决方法。
问:曹杨新村街道去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站在更新、更高的历史起点,街道在进一步提升社区品质、助力普陀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曹杨人将按照十届区委五次全会提出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标准管理”的目标,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突出的工作实绩来回应区委对曹杨的更高要求、群众对我们的更高期盼,努力建设大美曹杨。
注重规划引领,构建大格局。曹杨新村建村时的规划设计,一直被外界所赞誉,时至今日仍是规划界的优秀范本。今天,“新村”变“老村”,对于曹杨而言,正需要一个能够实现“新蜕变”的重新规划。在普陀美丽家园建设的大背景下,一支优秀的社区规划师团队已经走进了曹杨。我们将以“漫步曹杨”为主题,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切入,按照动、静相结合的要求,以城市面貌的重塑推动人文环境的优化,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格局、更创新的思路来实现最老工人新村的华丽转型。经过认真走访、仔细研究、充分讨论,曹杨城市更新的整体规划已经初具雏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和大家见面。
注重机制支撑,形成大保障。要进一步加快、加大创新社会治理的脚步,深化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自治共治体系建设。做实网格片区,完成梅岭南、梅岭北以及武宁三个片区站点的建设,聚焦执法力量、服务力量的进一步下沉,完善条、块联动整合机制,探索网格片区管理考核机制,不断提升片区管理服务的效能。强化居民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住宅小区综合治理“1+3+x”联席会议机制,完善机关和片区联络员参与机制,提升物业公司服务水平,加强业委会能力建设,加大物业矛盾纠纷联合调处力度。
注重绣花功夫,服务大民生。对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规划引领下、机制保障下,从小处着手、从居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着手、从一个个具体项目着手,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加快“智联普陀”项目在曹杨的应用落地,以物联网技术加大问题发现的即时性,构建社区大脑和神经末梢。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无违创建”成果,聚焦“拆”后的“建、管、美”,以美丽楼道、美丽家园、美丽街区建设让居住条件改善真正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紧紧抓住养老、医疗、安全、教育等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加大党建引领,深化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的能级水平,以资源整合的最大化来促进服务民生的最大化,让居民生活能够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