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路,仅长514米原名劳利育路,很短也很窄慢慢地逛,五分钟就走完了东起武康路,西至华山路又跨越了长宁和徐汇两区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今朝搭大家介绍“泰安路”
泰安路的历史底蕴
“穿过微风,举步跨过华山绿地,往泰安路前去,是一些英式古典与西班牙的百年线条,脑里响起的,是上世纪的街头艺人,在卫乐园的喧嚣回声,和让时光冻结在墙上的雕塑与音符......”
泰安路120弄——卫乐园
泰安路115弄花园住宅
泰安路117号——潘澄波旧居
泰安路76弄——贺绿汀旧居
泰安路10弄1号——汤晓丹、蓝为洁旧居
泰安路120弄是卫乐园
泰安路120弄弄口的西式大门,半圆拱券,墙顶铺红色半圆筒瓦,非常醒目。因一些街头艺人常在此搭棚卖艺,故而得名“卫乐园”。
卫乐园建于1924年,原为大陆银行建造,多为金融界上层人士租用,是砖混结构的花园里弄住宅,主要由两排十数栋座北朝南的单幢独用花园洋房组成。那些洋房大多为两层的,最多带个假三层。暗红色的屋瓦,水泥拉毛的墙,大门上方两边以及窗台用红砖做了些简单的图案装饰。每一幢的建筑和格局都不一样,有西班牙式的、英国乡村式的,花园也有大有小。
泰安路115弄花园住宅
与卫乐园隔路相对的泰安路115弄,原为陈家巷乡村,是一处幽静的老式花园里弄住宅。马路对面,一片乐声悠扬的有情世界;马路此岸,亦是一派文脉绵长的陶然乐土。两相唱和之间,氤氲成了独属于这片幽静土地的深厚文化底蕴。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著名历史学家、毛泽东挚友周谷城长期居住的印迹,而他与著名剧作家、散文家和国际活动家杜宣先生在此间比邻而居的相交往事,又是一段传唱于邻里间的文坛佳话。
最早,泰安路115弄的8栋花园洋房是德国外侨在1912年到1936年之间陆续建造的,由黄迈士设计,共三排九幢,风格大致分为英国古典式和西班牙式两种,供德士古洋行的高级职员居住。这8幢西式花园洋房,每一处房前的园落都大小不一,分别为500至1000平方米不等。
1949年解放前夕,上海的外侨均撤离回国,泰安路115弄的小洋房里人去楼空,自然而然地,此地逐渐成为了部队及地方干部居住的寓所。这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人物,就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授,毛泽东的挚友周谷城。这条弄堂里的6号洋房,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他的居住地。这是一排三幢的假三层连体别墅之一,是典型的英国古典建筑,配有独立的小花园。抬头看,建筑群的壁炉烟道出口错落有致地散布至屋顶,构成了欧式建筑的独特风格。
周谷城与毛泽东的相识,还要追溯到两人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任职生涯。有一次,毛泽东在周谷城的书架上看到了一套英文版的《资本论》,深感志同道合,还拿了自己的一本宣传共产主义的小册子《康民尼斯特丛书》给周谷城看,两人就此结下了长期的友谊。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革命失败,周谷城避往上海,以写文章和翻译为生,不久后又重执教鞭。1949年4月26日,周先生被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逮捕,直到5月26日上海解放后才获得自由。往后,周先生便住进了泰安路115弄6号的这方清净之地,继续投身于学术,晚年更以“一息尚存,不容稍懈”自勉,终日笔耕不缀。
与周谷城教授比邻而居的,是8号洋房里的著名剧作家、散文家和国际活动家杜宣先生。彼时,两人常常隔篱而呼,在一起谈诗论艺。杜宣先生原名桂苍凌,夫人叶露茜,故其书房取两人的姓命名,称作桂叶草堂。当然,这里也少不了周谷城的身影频繁出入。再加上同样住在泰安路上的昆曲泰斗俞振飞和戏剧家黄佐临,几位大师彼此间经常互相串门,说桂叶草堂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真是半点也没有夸张了。
泰安路117号是潘澄波旧居
泰安路的很多房子,其内外设计在当年可是领风气之先的,如泰安路117号的独立别墅。
这里曾是潘澄波的旧居。潘是广东新会人,怡和洋行总买办。当年他的房子造好后,报纸还特地刊载了一组照片。
新居有卧室、客厅、书房、酒吧间。墙壁有贴墙纸的,有用涂料的,色彩淡雅。家具陈设中西合璧,室内顶部已采用吊顶,灯光布置颇为现代——这大概是摩登时代,最豪华的家庭装饰了吧。
泰安路76弄是贺绿汀旧居
泰安路76弄在上海城市化进程向西部推进的过程中拔地而起,初建时坐拥6幢三层花园洋房,因“亦”字上端似“六”字,因被取名为亦村。入住亦村的不乏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高级职员与国家干部,人民音乐家贺绿汀一直寓居在此4号,则成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亦村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不朽传奇。
贺绿汀的旧居,建于1934年,为独立花园住宅,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272平方米,坐北朝南,平面呈“l”形,底层红砖清水墙,余皆水泥粉刷墙面,坡顶红机瓦。
贺绿汀于1903年出生在湖南邵阳东乡马王塘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民家庭,从小看似与音乐并没有交集。直到13岁上初中时,他第一次看到了五线谱,既没有人懂得,也没有人会教,但他硬是靠自己顽强刻苦的钻研精神,学会了识谱。他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考取了湖南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班学习音乐和美术,自此走上了一条与音乐相伴一生的艺术殿堂之路。
贺绿汀的音乐,饱含着一腔革命情怀。他的第一首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为题材的《暴动歌》,创作并广为流传于海陆丰一带。他在国立音专求学期间创作了钢琴作品《牧童短笛》与《摇篮曲》,贺绿汀还经聂耳介绍为进步电影配乐作曲,由此创作了电影歌曲《春天里》和《秋水伊人》。
共产党员的他奔赴抗日前线,驰骋于前线敌后,一首首振奋人心的作品从他的笔端喷涌而出。《游击队之歌》、《上战场》、《保家乡》、《啃春泥》、《胜利进行曲》、《嘉陵江上》等歌曲飘扬在中国大地的上空,《东方红》、《新中国青年》等交响乐曲目鼓舞着千百万的人民群众,在深重的民族灾难中昂扬革命斗志。
泰安路10号是汤晓丹、蓝为洁旧居
汤晓丹、蓝为洁旧居位于泰安路10弄1号,一栋三层三开间石库门房子。建筑为砖混结构,红瓦双坡顶,外墙作水泥仿石抹层,层间有腰檐;细棂木窗外设木质硬百叶,仅窗裙做简单装饰。底层南向有入口处庭院,入内即为堂屋,东、西两侧为厢房;二、三层中部均设有内阳台,三层北向有晾衣晒台。此处原是中国电影制片厂上海办事处的职工宿舍,1946年电影厂厂长为照顾汤晓丹一家生活,腾出了10弄1号三楼一间电影厂杂物间给他住,没有抽水马桶和自来水,汤晓丹却甘之如饴,一家人一住就是七年。
汤晓丹(忻秉勇画)泰安路很文艺西班牙和老上海风并存的aroom充满艺术气息的澄園非常有格调的openstudio泰安路120弄卫乐园15号是aroom(咖啡馆)
aroom位于卫乐园的老式小洋房里。环境幽静,有着西班牙风味,又夹杂着老上海的气息。店内的摆设很复古漂亮,外面还有一个小庭院。这个天气刚好可以坐在院子里喝喝下午茶,拍拍照~据说这里还曾经是电影《撒娇女人最好命》的取景地哦~
aroom不仅是个vintage杂货铺,也是一个情调十足的咖啡馆。可以坐在黄黑格纹的大躺椅上,点一杯用锡兰红茶泡制的香浓奶茶,和自己的朋友聊聊天,或者让店主们说说那些旅行中发生的有趣故事。
泰安路115弄1号楼101室是澄園(咖啡馆)
一家隐匿在老别墅里的咖啡馆,有草坪,有花园,又是阳光房。进了篱笆门,花园绝对让人眼前一亮。整店的设计与摆设都由设计师出身的店主亲自操刀,各种老家具也是由他一点点搜罗回来的,甚至各种茶具与器皿都可说是店主多年来的心血。
这里有成熟艺术家的限量版画、也有青年艺术家的新锐作品,甚至偶尔还会有国际艺术家的展览。
泰安路24号是openstudio(艺术品店)
店内摆满来自全球各地的逸品,格调是这里最大特色,在这片空间里,几乎所有的物件,包括灯具、木柜、椅子、挂画等……每一件单品都展现着你对生活的品位。如果你有兴趣或者正想为给男朋友,给家人挑选一款有格调的小礼物,可以考虑来这里逛一逛。
泰安路好吃又好喝米其林一星的橼舍鮨青木悠闲惬意的yin cha 因茶饮茶泰安路115弄9号是橼舍鮨青木
隐匿在别墅中的橼舍鮨青木,撩开他的神秘面纱。其实这里就是提供有日本空运食材与当季时令特色结合而成的正宗料理,日本人常说“有鱼的地方就有寿司”。
泰安路85号101室是yin cha 因茶饮茶
沿着安静的街道,摸索到yin茶—幽静,也够隐蔽!环境很舒适,淡淡的音乐,咂一口茶,一切忧愁都抛到脑外,还有个小小的天庭,茶树,青竹,流水,休闲的好去处!
“午后的斜阳,穿透建物间的夹缝百年的喧嚣在这时,只有树影摇曳的婆娑梧桐树延伸而出的线条像箭一般指在每一个有趣的小地方我正在穿越时光与探寻味道的泰安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