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崇明新村乡党委书记苏卫东
2018-8-13 13:39:55发布312次查看
据崇明区消息:记者: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新村乡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在推动产业振兴方面有哪些举措?
苏卫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新村乡党委政府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区委要求,制定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三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了梳理,其中2018年列出了37个项目清单,通过项目清单抓落实、促振兴。新村乡是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乡镇,种植面积1.8万亩,优质水稻5500亩,近几年我们大力鼓励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乡92%的土地通过规范化流转集中到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实现了适度规模化的经营。
在生态农业发展上,新村乡始终坚持高科技、高品质和高附加值为导向,主要从三方面抓落实:一是夯实生态农业发展基础。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和小农水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施生物菌种土壤改良试点,全域推进减药控肥、减麦增绿全覆盖工作,不断扩大生态有机种植规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标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狠抓田间档案管理,推动优质水稻绿色认证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全覆盖,为打好生态农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奠定基础。二是打响优质精品稻米品牌。大力扶持以水稻种植型家庭农场为主的“三类”经营主体发展,加大土地招商力度,引进有资本、懂技术、会经营的优质经营主体,统一品种、统一监管、统一品牌,对接电商营销平台,发展订单农业、智慧农业。将智能管控、溯源平台、农业物联网等科技应用于稻米产业,实现水稻种源、生长及加工等追溯。实施高端优质大米品牌营销战略,主打营养健康胚芽米、精白米系列品牌,大幅提升稻米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三是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建设上海新村稻米文化中心,围绕稻米文化核心,整合优质水稻田间实时监管、高品质大米加工全程管理、恒温冷链储存保鲜等要素,建立体验式、可视化、可追溯营销模式,逐步延伸稻米文化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等“沉睡资源”,聚焦乡村创客、特色民宿、稻田酒店等农旅融合项目,以生态环境、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带动生态产业,着力打造生态田园小镇。
记者: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村乡历年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已经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在这过程中,新村有哪些好的做法?
苏卫东:新村乡党委政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坚持规划先行,尊重群众意愿,形成“一村一特色”。在推进中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从规划到具体项目的选定、落实,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工作推进顺利有效。2017年,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其中有2个村是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我们力争到2020年创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新村乡围绕“村美、民富、人和”的目标推进落实相关工作。通过综合环境整治、景观廊道建设、花宅花路等生态项目的建设实现村美;通过发展稻米产业和培育家庭农场实现民富;最关键的是“人和”,我们十分注重群众参与,在村民家中建立了党建“火炬点”、庭院学堂、睦邻点等“三益邻”阵地,这个阵地既是村民开展自我教育的文化活动场所,也是党委政府重要的宣传阵地,我们通过向村民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的宣传,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向群众讲清讲透,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争取群众理解支持。
目前,我们共建立了8家党建火炬点、28家庭院学堂和86个社区修身睦邻点,机关事业干部通过“周四民情恳谈”,每周四到社区“三益邻”点和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沟通和交流。
记者:2021年,崇明将举办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新村乡有个重点建设的湿地花岛项目“花田喜地”,如何结合花博会机遇,让这个项目给新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苏卫东:新村乡湿地花岛项目“花田喜地”是景观廊道建设的一部分,它之前是一个废弃的鱼塘,我们整合了美丽乡村建设、景观廊道建设等项目资源,高标准规划设计,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与周边环境充分融合,园内水系和北横引河相互贯通,引水入岛,以花田色叶、湿地花草为主要内容,建成了健身步道、活力休闲区、文化活动区等功能区域。整体布局上,力求人、景、林、水有机融合,四季有花,季季不同,将花岛花溪花宅花路融为一体,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大花园。
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将在崇明举办,这是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的一件喜事和大事,也给新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主动融入和对接花博会。“花田喜地”是我们先期建设的一部分,我们将借助花博会的影响力,陆续建设“稻香花田”、“花田新韵”、“绿舞稻穗”等项目,把新村的特色元素融入地形地貌、绿化植物、景石小品等。同时采用大量花卉植物和色叶植物,以花为媒,逐步形成“江南韵味、崇明元素、新村特色”的生态景观廊道区,吸引村民来休闲锻炼,提升群众获得感。同时吸引外来游客和企业投资,发展乡村旅游,打出生态牌,做好农旅融合这篇文章,走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路。
未来的新村乡还将继续立足惠民利民,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发展,使新村乡“处处皆诗境,时时有物华。”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