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迁的时候,明明说好安置动迁房是有房产证的,可是十年过去还没拿到产证。75岁的奉城镇路口村村民老洪怎么都想不明白。近日,老洪和781户动迁村民一样,得到了奉城镇人民政府给出的回复:明年按照沪奉府办【2016】41号文件精神推进办理奉馨苑一期动迁房的大产证。有了大产证,老洪他们就可办理小产证了。截至发稿前,记者又从奉城镇相关部门获悉,镇政府将投资2950万元,启动奉馨苑一期动迁房外立面、绿化、屋顶、楼道内部等全面综合整治项目,有望明年元旦前完工。
2003年,奉城镇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腾地为经济“筑巢”。路口村有2.5个村组村民因失地被安置于奉馨苑一期动迁房内。老洪就是其中一位。那年,他正好60岁,他说,“农民一下子变市民,晚上开心得睡不着觉。”短短几个月,村民们便纷纷签下动迁协议,交出老房钥匙,拿出宅基证。2008年,村民们拿到了新房钥匙。但几年过去,住进新房的村民却开心不起来,房产证迟迟不能办,就连住宅小区应有的道路、菜场超市、幼儿园、活动场等配套也不完善。没有产证,想要卖房不能卖,想要出租没法律保护。别人的房子在一天天增值,自己物权变成一笔死账。又急又气的动迁村民,从5年前就开始向当地政府反映情况,要求政府兑现当初承诺,给一个说法。但这一晃已是十年。
今年3月,全区开展大调研,奉城镇路口村成为奉贤报社调研对象,奉馨苑居民没产证成为路口村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作为新闻媒体单位,奉贤报社相关领导深知,问题久而未决,背后必有深层次矛盾。但即使是历史遗留问题,百姓的切身利益不能长时间遭受损害。发展中的矛盾用发展来解决,但解决必须给出时间表。奉贤报社把“帮奉馨苑居民呼吁、给奉馨苑居民满意答复”,作为此次大调研要完成的主要任务。
群众期盼,一刻不能耽搁。今年3月以来,奉贤报社除了把问题上传区大调研系统,大调研负责领导还与奉城镇相关领导多次个别了解沟通,在镇大调研协调会上多次提出。充分发挥《奉贤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深入路口村村委、奉馨苑居民采访,听取民声,从镇政府了解事件背景、政策“卡口”,向动迁村民做好答疑解惑,希望政府能给村民一个触摸可得的解决结果。
奉贤报社在调研中发现,产证办不下,主要原因是动迁安置用地属未批先建,主体建设单位又没有开发房产资质。为了尽快让村民拿到产证,镇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自2008年就向上级部门提出将奉馨苑一期认定为配套商品房基地的申请,并于当年10月得到了市、区规划部门的批复。2009年,奉城镇还专门成立了奉城置业有限公司,具体操作该小区一期的办证工作。今年5月,该动迁安置用地的审批手续终于得到落实,现正由区土地储备中心负责,缴费之后反馈市规土局完成农转用手续,明年有望办理大产证。奉城镇政府第一时间向奉贤报社发来了相关进展情况的汇报说明。奉贤报社相关负责人及时将这一喜讯传送到了路口村村委。
居民得知消息非常高兴,他们坦言,老宅没有了,奉馨苑就是他们唯一的家,“谁不想住在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服务周到的地方?讲到底,吾伲也想过上好生活啊。”奉馨苑居民想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终于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