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河道治理见成效 除黑臭还清水长流
2018-8-3 11:57:12发布94次查看
从水黑味臭到居民满意度95%以上,长宁西部的两条河道——新渔浦、新泾港,一改原先的黑臭原貌,河道生态正逐步变得清澈。在这过程中,新泾镇和区各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河长制”,按照“一河一策”整治内容有序推进整治工作,全面加强综合整治。
注重自然发展水质明显提升
新渔浦东起新泾港,西至广顺河,全长2.4公里;新泾港北起苏州河,南至淀浦河,新泾港长宁段河道长度4.2公里。两条河道都曾在全市56条黑臭河道名单之列,且都轻度黑臭。从2016年起,新渔浦和新泾港先后纳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专项整治工程一期和二期。
据了解,新渔浦治理长度2400米,共种植了水生植物约8000平方米。整治主要以修复受损河道为目的,通过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等各类水生种植,对河道水质进行生态整治,从而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打造安全稳定性高、生物多样性好、河道功能健全的自然型河道。目前,根据第三方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河道已经消除黑臭,水质也从劣五类水提升到四类水;第三方公众调查评议结果显示,95%的沿河居民认为河道已经消除黑臭,并对河道生态整治效果表示满意。
新泾港的生态建设,同样注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以提升水环境品质,达到消除黑臭的目标。其整治后平均水质达到五类水;第一次整治后公众调查评议居民满意率97%。
整治违法行为改善生态环境
河道整治是一项整体工程,除了还河道清澈,河道整体的生态也很重要。为此,根据全市城乡中小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要求,区河道所、新泾镇河长办还组织进行了河道巡查工作,在前期巡查中发现河道存在多处违法捕捞的现象。
早在今年5月,新泾镇河长办和镇管理办就已经开始牵头区河道所、城管新泾中队、市场监管等单位对影响市容和河道水生态环境的捕鱼行为开展了整治行动,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私自设置捕鱼工具,给予强制处理。整治行动对发现的违法人员采取了强制措施,收缴了捕鱼工具。为了切实提高城区水环境管理品质,保障区域水生态,目前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实施严禁电力捕鱼,严禁在水域使用拉网、地笼网等捕鱼工具进行非法捕捞。下一阶段,镇河长办将联合区河道所加强对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捕捞的宣传工作,并不定期开展联合整治的行动。
此外,两条河道还先后进行了雨水泵站放江、雨污混接等改造项目;同时,对沿河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工作,使河道整体环境和配套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
巩固治理成果建立长效机制
为了加强河道后期治理,区各相关职能部门多管齐下,落实各项管理机制。区建交委和区财政局在实施《长宁区河道养护长效管理实施细则》基础上,联合发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区河道管理养护工作的实施办法》;区河道所结合养护工作实际,修订了《河道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完善了《长宁区河道维修养护技术规程》,充实河道保洁、河道养护等方面的标准、规定等管理制度,从制度上进一步保障标准化管理的落实。
在社会监督机制方面,长宁区一直坚持做好信访、网格化管理等第三方督查工作,将信访工作及网格化管理处置情况与养护月度考核相挂钩,提高养护工作效率。专人负责的“12345”、“水务热线”、“政风行风”、“夏令热线”等诉求的回复工作,对每个诉求事件,都及时回复,并进行满意度回访。
据了解,长宁区已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完成了《苏州河支流水环境整治方案》,之后将根据方案提出的具体治理措施推进相关整治项目。针对区内敞开式骨干河道(如新泾港、许浦港、外环西河等),将削减陆域污染源进入河道,积极推动住宅小区及沿街商铺等雨污混接改造,减轻生活污水通过市政泵站放江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并做好河道疏浚、生态治理等河道整治项目;同时建议相关界河外区同步开展整治,提升片区水质总体质量;对于区内其他中小河道将进一步开展生态河道建设,还做好引清调水、日常巡查及保洁工作,不断改善水质。-->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