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石泉八旬老党员荣登"中国好人榜"
2018-8-3 11:10:00发布103次查看
在石泉路街道太浜巷居民区,住着一位62年党龄的老党员,一名红十字会登记遗体捐献者,一个“永不退休的老奶奶”。连续十四载,她用温暖的双手,一针一线编织了600余件爱心毛衣,送到社区、儿童福利院、边远山区,送到贫困儿童手里。她——就是荣登2018年7月“中国好人榜”的高秀忠老人。
她的事迹被央视网、中国文明网、新民网等媒体广泛报道,人们亲切地称她为“毛衣奶奶”。
退而不休传薪火永葆本色献余热
高秀忠老人今年87岁,是上海市普陀区税务局一名退休干部。1986年1月退休后,高秀忠拒绝了多家企业单位的高薪聘请,返聘回普陀区税务局发挥余热、培养新人达10年之久。1997年,她看到下岗职工就业之难,在劳动局帮帮服务中心建立代理记帐服务部,先后吸纳接收100多位下岗财务人员担任记帐员,为下岗职工再就业事业做贡献。直到2003年,老人才真正闲下来。从那时起,她便利用空余时间编织儿童毛衣,想着有机会送给需要帮助的人。
爱心编织十四载帮困助学送温暖
2004年儿童节前,高秀忠老人第一次将编织好的二十件毛衣和三百元钱寄给了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之后每编织好二三十件毛衣就寄去,三年之间寄去了百余件。高秀忠老人编织的毛衣还送到小区居委会、社区慈善超市和边远山区,给更多困难儿童带去了爱心和温暖。这一坚持就是14年,爱心毛衣累计有600余件。
“只要有时间,我就坐在这里织。”老人手上的活从未停止。高秀忠老人编织毛衣用的是两股中粗的花色毛线,不但暖和,而且花色精心搭配,时常还来点小花样,每件都不重样。老人编织的毛衣大多适合两三岁的孩子穿,编织一件最快也要一星期,慢的话要半个月,编织二十余件毛衣大概要半年时间。
这几年,老人每天至少花两三个小时织毛衣。年纪大了,视力不好,老人几年前白内障双眼都进行了手术。还有一次,老人去邮局寄毛衣,不小心摔倒导致手骨折,不得不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继续编织。
无私奉献不停歇爱心接力永相传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老人在震后3天就向灾区捐献了10000元,这笔捐款是老人四五个月的退休金。在她的影响下,老伴向单位党组织缴纳了2000元的特殊党费,她女儿也向红十字会捐赠了5000元。
2015年初,老人和同样有60余年党龄的老伴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老两口到上海红十字会,登记遗体捐献,百年后无偿捐献全部器官。高奶奶表示:“作为党员,器官捐献这是最后一次的贡献了。除了平日织毛线以外,一个人一生,最后一次贡献。作为一名老党员来讲,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老人的善举感染了周边的居民,大家纷纷向这名最美的“毛衣奶奶”学习,积极投身志愿公益,奉献爱心。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