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上“领”,工作上“带”,组织上“联”,生活上“帮”,文化上“育”……佘山镇通过实施三大工程——“红色领航工程”“红色筑梦工程”“红色关怀工程”,不断激活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创新力、战斗力及企业发展的内动力。7月23日,首家以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命名的书记工作室——“王海云书记工作室”在位于佘山镇的上海安宇峰实业有限公司设立。
红色领航工程育人才
在人才选拔上优先考虑党员、在人才评价标准上向党员精神靠拢……10年来,上海安宇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王海云将党的理论、党的精神融入企业发展和管理中,创立出独特的管理理念,提出“员工七大精神锻造”,使上海安宇峰实业有限公司从创业之初单打独斗、注册资本仅50万元的小微企业发展成一家拥有200名员工、销售额近亿元的中等高新技术企业。
“鼓励创新、鼓励行动、鼓励交流、鼓励协作、鼓励学习”,这是王海云作为“领头雁”身体力行的“五个鼓励”精神。“一名党员,一个技术攻关课题;一名积极分子,一项技术专利”,她鼓励技术人员发挥“头脑风暴”,勇于创新,实现产品“最优化”,安排资深老党员进行技术本领传教,上专业技术课程、下车间带领员工模拟实践,逐步让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管理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如今,公司已获得数十项专利。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接下来,该公司将依托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加强党员科技创新带头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党建+科创”人才双向培养机制,带教培养一批80后、90后年轻党员骨干和技术能手。说起带教,曾任大学教师的王海云有一套成熟的“带教经”:即便不是一线技术员,也要时常深入一线,与一线员工共同探讨解决技术难题。
红色筑梦工程聚人气
“1+1>2”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如何聚人气?“王海云书记工作室”将继续借力区域化党建大平台,与学校、社区牵手共建。此前,上海安宇峰有限公司党支部先后与翠鑫苑居民区、佘山消防中队、天马山学校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建、共享、共管、共办、共商”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早已形成。
“文化如水,企业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优良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前进与发展的永恒动力。”作为党支部书记的王海云十分重视文化的熏陶,除了每周一雷打不动的晨课,定期组织党员开展“三会一课”,还经常向员工宣导党的精神、党的理论知识及公司的文化,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技术骨干一起听党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此外,该企业还赞助天马山学校的羽毛球比赛,关爱未成年人成长;主办佘山镇“安宇峰杯”全民健身羽毛球比赛等文化生活,扩大了企业文化的社会效应,延伸了红色筑梦工程凝聚力的触角。公司还组建了各类业余文体活动队,关怀员工8小时外的文化生活,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公司的团队凝聚力。
红色关怀工程暖人心
注重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书记工作室将把组织关怀置于重要位置,除了实地走访慰问贫困员工家庭,每月还组织员工开展访谈,主动发现和挖掘员工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员工排忧解难,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红色关怀不止在公司内部。今年年初,佘山镇组织实施优秀企业结对帮困牵手工程,上海安宇峰有限公司主动与月湖社区困难家庭结对,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困难家庭的心坎上。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党支部还建立了“爱心小屋”,架起了闲置物品供给与需求的桥梁,给公司员工提供了一个奉献爱心、互相帮助的平台,王海云带头将10多样个人物品捐赠到爱心小屋。
“‘王海云书记工作室’的挂牌成立只是一个开端。”下一步,佘山镇将持续着力抓好“王海云书记工作室”建设,深化“三大红色工程,并将其纳入“映山红”书记工作室体系,使之成为“映山红”书记工作室的有力补充。
此外,镇里还将继续遴选有一定影响力的非公企业党组织优秀带头人,进一步探索“书记工作室”进驻非公企业模式,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纵横联动,有效整合各类党建资源,以党建工作新成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