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两条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闻与竞价拍卖联系在了一起。一条是首届上海国际技术拍卖会7月10日在福州路108号国拍大楼举办,6项优质标的线上线下竞价激烈,最终成交的总金额达142.8万元。此次拍卖会引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权威媒体的特别关注。另一条是上海首场高校专利成果专场竞价拍卖会7月17日在同济大学举行,出自同济大学的6项专利成果现场竞价拍卖成功,专利成果完成人与竞拍成功的企业当场签署金额2902万元的转化意向。两条拍卖新闻引出了同一个话题——面对科技成果转化难题,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发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指明了方向。
今年5月28日,科技部印发了《关于技术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技术市场的发展方向:要提升技术交易市场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完善技术类无形资产挂牌交易、公开拍卖与成交信息公示制度,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推动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联动发展。科技部这一文件的及时推出,为技术类无形资产挂牌交易、公开拍卖与成交扫清了最后一道障碍。首届上海国际技术拍卖会就是科技部发布这一文件后,上海首次举办的技术成果专场拍卖会;而上海首场高校专利成果专场竞价拍卖会,则是国内第一次采用交易机构竞价系统与拍卖形式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正如有专家所评论的,拍卖竞价这一新途径有利于简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有利于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众所周知,技术市场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但从现实来看,我国技术市场发展体制机制仍需完善。同时,上海不仅要成为科技成果的策源地,更要成为科技成果应用的重要基地;而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还有许多瓶颈需要突破。通过拍卖竞价的有效途径,挖掘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健全技术成果的转移机制,促进技术成果的资本化和产业化,无疑是促进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有益尝试,也是上海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有益探索。当然,要把科技成果拍卖竞价形式打造成为市场配置创新资源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