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几句——大调研正在进行中。
今天的【书记手记】,小编请到的是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源。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去年以来,程家桥街道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在绿化市容局的指导和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先后在上航新村、高登花园、警备区第四干休所、春花苑一期、新程小区等小区开展生活垃圾“两网协同”和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试点。今年市委开展大调研工作以来,张源带领街道干部们从五个问题着手调研区域垃圾分类工作,找寻答案,推进工作。
一、怎样缩短居民与垃圾箱房的“距离感”?
传统的垃圾箱房往往给人较为脏乱的印象,结合调研我们实施垃圾箱房“美加净”变身计划,“美”化外观;“加”装便民设施;保证箱房洁“净”。对垃圾分类来说,居民的感受可以用“熟悉的陌生人”来形容。熟悉,因为生活垃圾是每户居民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陌生,因为有些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还存在“不了解、怕麻烦、没信心、忧混装”等情况。我想,应该努力在让居民“听得懂、做得了、看得见”上下功夫,街道、居委干部深入社区做好宣传发动,入户宣传率和居民知晓率均达到100%;与上海市西区邮政所携手制作上海市第一套垃圾定时定点分类宣传明信片;制作干湿分类垃圾桶,送到每户居民家庭;在试点小区设立公示栏,公示每天垃圾减量情况和分车运输垃圾时间等。
张源(右三)实地调研
二、定时定点还要定什么?
在实践中如何将“两定”的工作要求落地生根,比如,如何落实推进区“两网协同”工作?垃圾分类初期谁来引导居民形成良好的投放习惯等?都需要“定人”。我们积极落实“两网协同”工作人员一人一箱房,结合调研倡导属地化用人原则;组建由居民区干部、党员骨干、楼组长、居民代表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起到了良好作用。街道在总结上航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小区特点,制定了台账登记制度、数据分析制度、减量公示制度、监督考核制度等八项制度,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定类、定人、定制度”的“五定”工作模式。
组建志愿者队伍
三、垃圾分类需要copy不走样吗?
今年,街道提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居民区、不同类型小区、售后公房“两网协同”一体化“三个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在调研中,我感到既要复制推广上航新村垃圾分类成功的经验模式,也要结合不同小区的特点抓推进。在街道层面,制定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整体方案、整区域推进工作方案,做好总体谋划,设计“规定动作”;在居民区层面,在垃圾投放时间、垃圾运输时间、垃圾箱房设计、志愿者组织规模等方面因地制宜,不搞“上下一般粗”。
居民区开展垃圾分类
四、垃圾减量线代表着什么?
我们对每个试点小区都进行日统计、周分析、月汇总,发现有些小区在第二或第三周时,垃圾减量线会出现波动,这与新习惯养成的21天效应是相吻合的,于是我们对这一阶段给予重点关注。我们也发现,垃圾减量线和社区的治理水平成正比,通过垃圾分类,既检验治理之成效,也倒逼治理本领的提升。街道党工委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加强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力、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载体来抓,依托去年成立的航空行业党建联盟的平台,主动协调区域单位共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倡导居民区以垃圾分类为抓手,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我想,一定意义上,垃圾减量线不就是一根社区治理线吗?垃圾分类看似是围着垃圾转,实质是党建引领下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行为认同的一个过程,而认同的关键就是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过程。
成立航空行业党建联盟
五、社区做几个垃圾分类点就够了么?
市区两级对垃圾分类提出明确要求,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在社区调研时,我们真实地感受到社区的变化,垃圾减量了,环境提升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更增添了我们的信心和动力。目前,街道已经完成了垃圾分类“三个全覆盖”目标,正探索推进整区域垃圾分类工作。我感到,垃圾分类工作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既要“做”,又要“做出来”,更要“做下去”,只要坚持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三心一针”的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我们相信,坚持终究会胜利。
小手拉大手多种形式开展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