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80岁老人的老年生活有声有色
2018-7-30 14:05:15发布98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80岁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几位80多岁的老人,有的“有梦就去追!”有的“腿脚不好,网上照样交朋友”。他们将老年生活过得有声有色……。这些80多岁的“80后”,呈现给我们的是“为霞尚满天”的晚年精彩。
主角:80岁吴建安
开个唱“c位出道”长宁爷叔逐梦不怕晚
一夜蹿红的节目《创造101》中,101个风格迥异的小姐姐为了自己的梦想打拼。而在长宁区仙霞街道,有一位80岁的老人前不久办了一场个人演唱会,圆了自己几十年的梦想。
这位老人叫吴建安,出生于一个穷苦之家,家中有兄弟姐妹6个,母亲是全职家庭主妇,一家的经济来源是父亲微薄的工资。
作为家中长子,1953年,年仅15岁的吴建安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放弃学业进入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工作。因为父亲是票友,吴建安从小听戏长大,对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身形颜值也不差,嗓子条件好,进入剧院后他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儿童剧演员,愉快地从事着表演工作。
然而天不遂人愿,1958年他突然被领导指派去学习化妆、做舞台舞美。当时上海戏剧学院特别邀请了前苏联的专家来给他们授课。仅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他和班上的同学就学完了别人4年的课程,令苏联专家刮目相看。
尽管不得不从台前转到幕后,但是吴建安并没有放弃自己上台表演的梦想。平时在剧院里,做好自己化妆布景等基本工作之后,他偶尔还会去客串表演儿童剧,参加合唱、伴唱。
1998年,吴建安退休后,他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文艺工作的特长,成立文化艺术活动委员会,设了合唱、京剧、摄影、书法、集邮等十个小组,让退休老人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2005年起,他开始策划专场演出,并在每年敬老节演出。除了组织老人们自己表演合唱、朗诵等节目,吴建安还邀请原单位少年宫小伙伴艺术团的小朋友们来演出,既丰富节目内容,又让老人们看得开心。
今年4月,在吴建安80岁生日来临之际,他为自己筹办了一场“演唱会”,并邀请了其他老年朋友一块儿助演,演出地点就是自己工作几十年的儿童艺术剧院——马兰花剧场。
做了几十年化妆师的吴建安,还利用自己的专长为社区居民举办美容讲座,传授化妆技巧。“我15岁什么也不会进剧院,是党和国家给了我一身本事,现在我退休了,我除了要放声高歌圆自己的梦想外,同时也要继续在社区发光发热发挥自己的特长!”
主角:86岁刘嗣通,82岁李梦旦
相濡以沫传承好家风长宁的这对贤伉俪让人艳羡
刘嗣通,今年86岁。
李梦旦,今年82岁。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上海开始大规模地围垦崇明等地的滩涂荒地,全市各区的社会青年都响应号召,奔赴崇明,参加围垦。在人迹罕至、芦海茫茫的荒滩上,刘嗣通和李梦旦两人由相识、相知到相恋,最终在围垦队员们的祝福下,结为夫妻。
自此以后,两人一直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如今,儿女们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老两口的退休生活也过得有声有色。
刘嗣通原是长宁区公安学校的常务副校长,是一位有着近60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回归社区后热心于小区的自治建设,发挥他独特的专长,为居民传授法律知识,协助居民区党总支做好社区稳定,化解各种矛盾的工作,继续发挥着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李梦旦曾是专门从事“工读”教育的高级教师,性格开朗,热情和蔼。1992年退休后,到区关工委办公室工作了1年,期间参与市少管所“结对帮教”工作,在她的帮助下,不少边缘青少年走向自立,走向社会。她真正回归社区后,还在街道老年协会、居民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关工委等岗位继续投入社区工作。
就这样,忙于社区工作的老两口,常常顾不上烧菜做饭而“外卖就餐”。“退休生活能够发挥余热,过得很充实很快乐。”老两口一致这么认为。
最近,为充分发挥居民的民主自治意识,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居民区党总支组建了6个自治小组,刘嗣通被委以宣传报道组组长一职,主编《爱建家园》小报。他精心设计的“四大板块”的专栏内容受到了居民们的赞扬。看着整天忙忙碌碌的老伴,李阿姨总是“心痒痒”,但奈于身体状况,只能在家休养。“看着他忙,我得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虽然有时也会“吐槽”,但看着老伴每天过得充实开心,李阿姨自己也替他高兴。
这样一对老夫妻,他们从青春携手到白发苍苍,一路的风雨兼程,一生的相扶相携,他们坚实的脚印和温暖的背影让人羡慕,更觉温暖。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