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转角遇到温情空间 杨浦这片被遗忘的角落唤醒了

2018-7-26 18:14:08发布101次查看
  连日来的高温让大家都格外珍惜夏夜所带来的些许凉爽,晚饭之后,与家人亦或邻里漫步在小区和街边,感受着微风、聆听着蝉鸣、回忆着从前、谈论着家常,走累了便找处阴凉地歇息片刻,这或许是很多老居民们的夏日生活常态。
△焕然一新的飞虹路绿地
位于杨浦飞虹路许昌路路口西北角的一片400多平方米绿地,葱郁的绿植覆盖下,镂空的铺地在夜色中透着点点微光,吸引了不少老居民和小情侣在此流连、小憩。或许你不会想到,这片区域竟曾是城市里被遗忘的一片失落空间。去年,飞虹路绿地更新项目被列为区级微更新项目,经过设计师的空间功能梳理和景观师设计提升,如今这里的环境焕然一新。
据了解,该处原本是一个由木栏杆围起来的完全封闭的绿化空间,里面种植着广玉兰、晚樱、女贞、紫叶李、南天竹、杜鹃等乔木和灌木,数量多且杂乱,与城市空间完全割裂。与此同时,该处还存在花池、花箱设施陈旧,休憩设施缺乏等诸多问题。
针对以上痛点,去年,在区规土局征集微更新项目时,江浦路街道将飞虹路绿地更新项目进行了上报。该项目于去年4月启动,10月确定方案并开始实施,今年2月完工。
△过去,围栏把人与绿化隔离开,人们只能坐在花园边上休息
在设计方案之初,设计师孙轶家及其设计团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绿地到底应不应该开放?绿地和城市空间应不应该融合?
△以飞虹路绿地为基点的周边居民与菜场、便利店、地铁站、公交站、邮局、银行等设施的居民活动分析
虽然从预判上看应将绿地开放使用,但他们还是运用多重ot分析手段,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分析。ot分析,即出发点与目的地之间的交通行为分析,以飞虹路绿地为基点的半径一公里的范围内,标出菜场、便利店、地铁站、公交站、邮局、银行等设施的地点,每个点以半径500米范围进行叠合分析,得出从居民点出发到最后的目的地步行都超过了500米。“通过飞虹路绿地周边居民出行与周边主要社区服务设施布点进行的多重ot分析,论证了绿地更新在空间调整与居民休憩进入性上的绝对必要性,以此为后面整体空间更新设计的定位夯实基础、排除障碍。”孙轶家说。
除了科学的规划分析,设计师团队还在周边居民区开展了访谈、问卷调查,由于该处绿地周边均为辽源新村、张家浜、双辽新村等老旧居民区,老小区内部活动空间不足,大部分居民表示希望小区附近可以有个休闲活动空间。
△切割绿化,设置可进入开口,错开周边小区通道位置,创造休闲空间
在将此处确定为开放的空间后,设计师延续了“简单”的设计思路,重构绿化格局、增加休闲活动空间,对绿地进行东西向地简单切割、拉伸,以锈板围成一个个种植池,里面分两块分别种植杜鹃、草皮;每块绿地之间也东西向地进行了线性铺装、设置木座椅和种植池,并留出活动空间,东西向行为动线的植入使得每个空间都是向马路“敞开”的,增加了绿地的互动体验;绿植上保留了原来的四棵广玉兰、两棵桂花、珊瑚树、紫鹃,增加了小青竹、草皮,简洁的设计与周边繁华的街道、小区相得益彰,营造出闹中取静的氛围。
△行为生成景观空间
△体块拉伸形成与周边融合度较高的景观风貌
看似简单的布局中,也隐藏着设计师诸多巧思:绿地空间与其西边紧邻的辽源新村小区,仅用一排珊瑚树作为绿篱进行隔断,为减少居民活动、马路车辆对小区生活的影响,设计师将所有的空间开口位置与小区通道位置错开,给居民带来宁静、安全、稳定的心理感受。
△街角花园透视效果图
种植池由斜面的锈板围起,铁锈色与周边老小区房屋色彩相契合,设计师还在锈板上融合了灯光装置设计,每块锈板上有很多小孔及代表杨浦的“y”字型空隙,锈板内部一侧设有灯管,灯管将光打向锈板另一侧的反光板,光经由反光板从锈板上的空隙透出,更为柔和。设计师将座椅和种植池进行统一布置,座椅放在西侧靠里的一边,种植池紧靠座椅放在东侧临街的一边,种植池内是茂密的小青竹,为休憩的居民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空间。
△改造后的绿地
设计师孙轶家表示:“景观更新项目中,我们会看到更多明显的环境品质痛点、行为需求缺口,以及绿地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割裂。在飞虹路绿地的更新设计中,我们专注将绿地景观要素现状痛点的解决与必要性设计合二为一,注重空间一体化设计,在改变绿地杂乱现象的同时,也构建了新的城市街景。”
△耐候锈板花池上的透光孔
另据了解,在去年4个区级微更新项目的基础上,区规土局今年将区级微更新项目增加至每个街镇1个,共计12个,所有项目于今年2月启动,现已陆续开始施工。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