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普陀新闻

见证天眼奇观,开启科技梦想 ——桃浦中学厉害了,我的国”贵州大国重器科技研学团足迹(1)

2018-7-23 0:00:00发布98次查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五彩的世界,行走的课堂,灵动的思维,在研学的过程中交融和碰撞,形成孩子们心中最美的学习方式,使其获取真实而鲜活的知识。7月12日,桃浦中学"厉害了,我的国”贵州大国重器科技研学团生物组的师生们开启了今年暑期的研学之旅。同学们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眼中满是向往和憧憬,8小时的漫长车程也丝毫没有减退大家对此次研学旅行的热情。
第一天几乎是在高铁和大巴上度过。次日举行的开营仪式上,黄雅玲副校长首先向大家阐述了研学旅行的教育内涵——从体验到体悟,再到实践,同学们走出校园,在社会、自然环境中建立一个行走中的课堂。黄校长表示,希望同学们在研学旅行中要坚持“八个融合”,即融合对中华优秀科技文化的体悟;融合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融合跨学科的学习;融合学校法治特色的合作;融合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融合学生生存技能的训练;融合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融合生命教育的价值理念。她强调道,研学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在体验中收获,内化的知识和感悟到的道理不是“激动一刻”,而是将会伴随一生。随后,地理组和生物组的四位课题小组长为组员们讲解了注意事项以及对大家的期待,此次贵州研学之旅就正式拉开帷幕啦。
第一站,师生们带着对“天眼”选址课题的研究,研学了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也是此次研学旅行的重要行程。这个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它是由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国家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采用中国科学家的独创设计,利用我国贵州南部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条件,约有30个足球场大小,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这位是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从1994年起,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的他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期间,他带领科学家们编订fast科学目标,全面指导fast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索疲劳、动光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在研学中国天眼的过程中,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纷纷写下自己研学见闻和感想:
fast坐落在贵州省平塘县城西南部50公里处的克度镇境内,为保证fast精准接收射电波信号,减少干扰,凡进入大射电观景台的人员均不能携带手机、数码相机、手表等电子设备。好在景点内可以租借胶卷相机,为了能够更好的拍出照片,我们认真地跟着工作人员学习用胶卷相机拍照。
最令我震撼的还是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全貌了。在看到这种壮丽的风景后,之前登山的疲倦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则是止不住的惊叹。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看去,我们看到了一个篮球场,与旁边的“天眼”相比,竟是那么的渺小。最令人惊叹的是,透过天眼,我们竟然能看到天眼下的支撑塔和山路,可见其拼接的面板之薄。
我们都知道,国防是国家存在与发展的安全保障,中国“天眼”的军事用途广泛且不容小觑。在没有先进的军事卫星和导弹预警卫星的情况下,高精度且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担负起了监测弹道导弹动向的“弹道导弹预警”重任,强化了我国的国防,为我们祖国的安全多添了一份保障!
下午,师生们带着对“天眼”和国家国防科技发展的关系课题的研究来到了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的天文博物馆。走进大厅,师生们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地球模型以及一个站在上面的人像。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令人诧异的是,站在大厅里这个人不是张衡,不是石申,不是郭守敬,也不是祖冲之,而是屈原。由着这屈原问天像,开启了我们的天文探索之旅。
该天文体验馆主体建筑占地7000平方米,分为4个风格各异的常设展区,它们共同为四方游客生动地演绎着“宇宙、生命、人”的永恒话题。例如,其中的太阳系家族馆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恒星、行星、卫星、彗星及其他天体的知识。展厅采用多媒体球面成像技术复合多点触控技术,将所有知识点用多媒体覆盖,时尚且空间带入感极强。
紧接着,大家又看到了二十八星宿图。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分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称作二十八宿。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每个管理七个星宿。此外,大家还看到了日晷和浑天仪。导游向介绍道,地动仪是由张衡发明的,而浑天仪则是由张衡改进。此外,我国发现的卫星中,与贵州有关的有“黔南星”、“贵州星”、“平塘星”。最后一站是天文影院,在全真球形的模拟环境里,师生们通过立体声的讲述,更深入地了解了八大行星的由来和特性。此次参观天文博物馆令大家收获满满,学到了很多天文学知识。
晚上,带着对我国最新的天文物理学科技的向往,同学们还聆听了天文专家讲授的天文科普讲座。专家从最古老的观测仪器“肉眼”讲起,期间还穿插介绍了日晷、浑仪、玛雅天文台、登封观星台。原来,我国的河南登封观星台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随后,专家给大家讲起了重头戏——fast,其中令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当属它的三大创新:其一便是利用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优良台址——喀斯特巨型洼地;其二为反射面技术;其三就是轻型索馈源支撑能够实现其高精度指向跟踪且馈源仓只有三十吨。45分钟的讲座令同学们意犹未尽,直呼精彩,同时还向专家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专家的耐心讲解从多角度、更深刻地了解了国之重器。
精彩而充实的一天过去了。这一天,我们见证了“天眼”成为全人类仰望星空的眼睛,徐徐探视着137亿年的宇宙图景,在贵州的大山里,科技之光将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也激励着我们每个人敢于梦想,勇于追梦。更多的精彩,等着我们下次与你分享!
普陀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