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大美徐汇 荡过这2条马路 老上海人的生活才算完整

2018-7-23 9:19:54发布108次查看

复兴西路
复兴西路是上海前西段的重要街道,道路两边多为花园洋房和公寓,很有情调,由于逛的人多了,两边的洋房里开了一些小资餐馆,文艺咖啡店,特色小店等,适合来这里品味上海特色。
在以前,复兴西路还真的有一个很像是贵公子的名字:白赛仲路~处处都流淌着法式的浪漫。
现在,最令人称道的就是栽植在路边的成群法国梧桐。春见绿,秋显黄,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静美。
聂耳音乐广场淮海中路与复兴西路交叉口
在复兴西路与复兴中路的交界处,就是此行复兴西路的起点。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雕像中聂耳高举双手,做出指挥的手势,仿佛有一首激昂的乐曲随即出现在耳畔。
一个面积很小,一眼都能望到边的小公园,竟也成了周围爷叔阿姨休闲散步的好去处,难得的热闹与寂静的复兴西路形成鲜明的对比。
王世让茶庄园复兴西路20号
这里的建筑很难让你联想到,他们也会是一家家营业的店铺。因为无论从装修还是招牌,都简单到很难成为焦点。
这家王世让茶园大绿色大门紧闭,有需求的客户在外按门铃就会有小姐姐给你开门!(闲人免进)不过,从一扇小窗外我们也能简单的看到内里的装修并不简单,让人很好奇里面究竟是一番怎样的天地。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领事馆复兴西路17号
印象中的xx领事馆都是那种高大上的现代建筑,然而在上海这么文艺的街道上,完全打破了花生陈旧的观念,原来领事馆也可以这样有味道!
一栋乳白色墙面、黑色小窗的三层建筑,门口精气神十足的兵哥哥坚守岗位,给这条安静的马路增加了更多的敬畏之感!
小巧玲珑的“读书亭”散布于街道两旁
原卫乐精舍复兴西路34号
卫乐精舍又名会乐公寓,是一幢高层公寓住宅。建于1934年,由法商赉安洋行设计,顾梦良任总监工。1994年,公寓入选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2003年,公寓列入徐汇区登记在册不可移动文物名单。(挂铜牌+不可移动文物决定了该小区比同类型价值要高很多)与自由公寓,麦琪公寓,首长公寓并称上海四大老公寓。
上海乌南幼儿园境外部复兴西路21号
乌南幼儿园创建于一九五六年,是一所涉外的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另外两个校区位于淮海中路和乌鲁木齐南路。
幼儿园的装修风格与街道的整体风格完美契合,三个校区也有不同的风格。
图片来源于校官网
湖南街道管理站(原修道院公寓)复兴西路61号
修道院公寓建于上世纪30年代,由南北两楼组成,即由一幢二层和一幢三层的建筑组成。建筑的外观和室内装修均为西班牙式风格,保存较好。
1989年9月25日它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很多人误解为修道院,其实与修道院无关,仅取同名而已。该公寓原为英国人密绒线厂主的住宅,也曾是湖南街道办事处。
柯灵故居(免费参观)复兴西路147号
柯灵故居是复兴西路上难得的开放而且是免费的参观点,这里不仅有关于柯灵的所有生平故事,还有他生活过的书房、卧室、厨房都被一一展示,是一处十分完整而真实的故居。
柯灵,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记载,柯灵先生与夫人陈国容在这栋楼203室居住了近半个世纪,在这里,柯灵构思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上海市地产科学研究院复兴西路193号
既列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名录,今属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名1号楼。曾是宅乃英人威尔金逊(姓)兄妹第,是以世人多谓之“威尔金逊花园”。
建筑有较大的双坡屋顶,红砖砌筑烟囱,北立面有红色半露木构架,南立面浅黄色拉毛墙面。与街道郁郁葱葱的梧桐树形成美妙的映衬。
拳击猫精酿啤酒馆复兴西路82号
这座别致的小楼,就是拳击猫精酿啤酒馆,装修风格十分复古,这家获奖无数的摩登小型酿酒餐厅,自2008年成立的第一天,到如今作为一家纯正本土的啤酒屋深受酒虫的喜爱!
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世界级的精酿啤酒,让喝不惯白酒黄酒的的老外也能在中国喝到值得骄傲的本地精酿啤酒品牌。
夏朵花园复兴西路与华山路交界处
整栋建筑是一处精致的洋房,外面有露天座位,厅堂里有复古的摆设,每一处摆设都经过反复设计,如此才呈现出一种优雅的情调。
如果可以的话,选择坐在靠窗的位子,透过窗户,幽静的马路令人觉得分外舒心。
丁香花园&丁香背别墅华山路922&华山路849
华山路是复兴西路通往武康路的必经街道,三条街道并成三角形。走在这短短几百米的路上,也丝毫没有让花生感到失望。
丁香花园和丁香别墅都位于华山路上,听说也是大有来头,路过的一位爷叔热情地给花生讲述这栋花园和别墅里的传奇故事。
其中1号楼的园子据说是李鸿章为他的七姨太所建的“藏娇”之所。这位七姨太名丁香,所以这里就被唤做丁香花园,2号楼为19世纪后期美国式的别墅建筑,3号楼则为李鸿章的藏书楼。目前外人还是禁止入内的。
武康路
和复兴西路一样,武康路传统上是上海著名的高级住宅区,曾经居住过许多中国前政要、解放后的领导干部、商界财界精英富豪和文化艺术名人。
目前武康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此外还有不少值得妥善保护的老房子。
颜福庆旧居
武康路40弄1-5号
按照徐汇区房地产局提供的房产资料,颜福庆在1943年至1950年之间在现武康路40弄4号居住。
颜福庆(1882年7月28日-1970年11月29日)图片来源于网络
整幢别墅的建筑体量不是很大,建造标准在武康路上也不算最高,也就是砖木结构的假三层普通西式民居。
经过最近一次的修缮,屋顶、窗台已经失去了原来的风格,倒是用几层红砖厚砌起来的券门还是1920年代的老味道。
庄重的大门旁有个小偏门,顺着门进入,可以看到里面洋房的近景。园内精致的一角如今依然保存完好。
陈立夫旧居武康路67号
这栋灰瓦色的别墅里,住过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国民党高官。他那长达101年的人生起起伏伏,尝过权力巅峰的滋味,又不得不靠养鸡糊口,晚年东山再起,为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做出卓著贡献,他就是陈立夫。
陈立夫(1900年8月21日-2001年2月8日)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幢楼是建于1946年,占地面积663平方米,是一栋三层楼的砖木结构建筑。楼前有小花园。可惜现在都改为水泥平地。他的哥哥陈果夫则住在武康路另一头的别墅。
巴金故居武康路113号
一代文豪巴金先生与家人就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多年,而巴老的小说《团员》、散文集《倾吐不尽的感情》、翻译作品《往事与随想》以及著名的《随想录》等文学著作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图片来源于网络
园内免费观看,游客络绎不绝,爬山虎铺满整个墙面,成为了一处绝佳的拍照圣地。
故居内部不允许拍照,但是至今巴金故居内的一切遗存都深深的刻在脑海里。无论是巴金读过的书、写的书、写过的信都如此珍贵。
思贤楼(世界小学)武康路278号
“思贤”意味缅怀先贤,思贤楼也是世界小学的校楼,是爱国荣校基地。整栋建筑依然秉承复古的建筑理念,这样有情调的小学楼只有在上海武康楼这样的文化基地才能看到。
教学楼的两面是不同的风格,但是拼在一起却毫无违和感,正好赶到下午放学,门口还有家长在默默的等待着,园内的学生在嘻嘻哈哈的玩耍,等待下班的家长来接。
北平研究院旧址武康路395号
北平研究院旧址建于1926年,巴洛克风格花园住宅,经典的巴洛克是大立柱,十分的大气。整体讲究对称美。
曾经归属上海电影演员剧团使用,著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金焰、白杨,张瑞芳、秦怡等分别担任过该团团长、副团长,是新中国电影史、话剧史绕不开的重要组织机构。2003年,上影剧团迁出武康路395号,新址在虹桥路广播大厦。
武康大楼淮海中路1850号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