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7月21日报道:韩硕、张培成、施大畏,三位沪上响当当的美术家一起办画展了。
昨天,“书的记忆——韩硕、张培成、施大畏连环画插图作品展”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揭幕。三位经历了漫长的艺术创造生涯的画家,如今集体办一次画展,而且选择了他们踏上行程时共同喜欢的艺术形式——连环画插图,作为画展的主题,值得玩味。
画展现场
“连环画创作很能锻炼一个画者。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它是训练构图、透视、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等方面很有效的手段。”韩硕在走上绘画道路的初期,白天上班,晚上通宵达旦地创作,周而复始,那时既没有稿酬,也不能署名。“但这一切完全无关紧要,唯一让人牵肠挂肚、激动不已、热血沸腾的就是画画及其整个过程。”
《水葫芦在叫》
韩硕的画是温文尔雅的,富于温情的浪漫,被喻为“言情片”。他此次展出的《水葫芦在叫》,是1986年为任大星儿童题材作品创作的一组连环画,为此他专门去到绍兴农村寻找灵感,虽然画中只有两个人,但人物有眼神的对视,即便人物布局相似,他们彼此对视的感觉却都有微妙的差别。
《孔雀东南飞》
在张培城看来,巴掌大的连环画,包含了除色彩之外的所有绘画语言的要素。他在上世纪80年代画过一本彩色连环画《孔雀东南飞》,汲取壁画的效果创作获得圈内好评。这一技法探索,让他受用至今。之后的《涿鹿大战》、《火药的发明与应用》等等大创作中,许多手法都是当年连环画技巧的延伸。
“这次展出中有些是30多年前的旧作,显然拙笨的技术,幼稚的笔触露了出来。但是每个人都有穿开裆裤的时候,他的天真朴实也有可爱的一面。我愿随性而舞,随性让我愉快,愉快让步履轻快。”张培城的创作心态是愉快的,与他的画风一致,他把自己的画比作“欢乐片”。
三位画家的连环画插图,最不安分创作的,当数施大畏。最早的作品,施大畏还循规蹈矩,画出的人物,鼻子眼睛眉毛,安顿在理所当然的部位。渐渐的,他开始了天马行空,求其神似而忽略形似。
四幅人物写生
而说到施大畏的连环画作品,记者看到了他创作于1978年的四幅写生人物画。施大畏回忆道,“这四张写生,都是为了创作连环画下生活搜集素材所画。画《暴风骤雨》,到了元茂屯;画朱德,到了井冈山;画李自成,到了陕北……那年我28岁。当年下生活的创作极其艰苦。没有照相机,拿着一张介绍信、一支画笔就出发了。经常一待就是一两个月,和当地的老百姓们一边拉家常一边画画,最后笔下的写生人物都和我成了朋友。”
活动现场
“办这个展览,有不忘初心、温故知新的意味。”施大畏告诉记者,展览主题之所以定为“书的记忆”,一是指为图书创作插图坚持数十年,书已慢慢变成我们的记忆,二是感念书本给予我们的知识与素养,让画家得以走得更远。
记者了解到,与连环画展同期于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举办的,还有“生活·源泉——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写生作品展”,共展出60余件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创作的写生作品。展览从“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角度出发,展示画院画师多年来深入生活的所见所得。在这些写生作品里,人们既可以领略到名山大川的雄浑气象,异域风光的旖旎绚烂,亦可感悟到一草一木的勃勃生机,寻常生活的意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