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检察院开展大调研至今,各项工作开展紧张有序,问题流转快速顺畅,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满满的调研成果
据统计,长宁区检察院全院22个调研主体共开展调研582次,完成走访调研对象2256个,基本实现了调研主体和调研对象的“两个全覆盖”。
在完成的2256个调研对象中,共收集问题105个,收到建议162条。工作推进以来,各部门共形成各类信息48条,上级录用21条,其中李健检察长大调研手记被“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录用。
这些调研成果离不开
1
精心策划的调研方案
周密部署,夯实基础
第一时间成立大调研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研究制定《关于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当新时代排头兵、先行者”大调研的实施方案》,细化调研重点、工作要求、时间安排等内容;在检察院各个层面多次召开大调研工作推进会,在全院积极营造走出门去、沉下心去的大调研氛围。
领导带头,全员参与
院领导班子以上率下,深入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开展调研,面对面向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问需问计,带头协调解决问题;各部门围绕“六个紧扣”和各自工作职能领域扎实开展调研,并注重与重点案件、重点项目等的有机融合。
各部门调研
2
有效的工作制度
规范工作流程
严格执行台账制度,围绕“六个紧扣”自主设计制作《工作记录单》《工作台账》等3份表单,各主体每月上报《问题清单》《解决清单》等5张清单,确保调研工作“全程留痕”。细化完善赴企事业单位调研工作流程,做到事前有备案、事中有记录、事后有总结。建立健全问题建议反馈、集中梳理、工作提示等工作机制,确保调研工作细致扎实。
创新工作方法
建立大调研“一体化”工作处置机制,实行“一门式受理、集中化处置”。同时,不断丰富调研形式,在“长宁检察在线”微信公众号上开辟“大调研”栏目,定期推出不同检察主题,广泛收集问题和意见建议。
3
聚焦重点难点,深化调研实效
不断提升服务保障大局水平
围绕长宁建设国际精品城区的奋斗目标和新时代检察职能,不断优化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大局的方式和水平,提高服务保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一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树立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的工作理念,深入企事业单位主动问需问计,并及时组织研商解决举措,着力维护企业权益。撰写《长宁区涉互联网企业防范犯罪白皮书》,对近年来办理的涉及互联网的案件进行系统性分析,并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提升企业法治观念和风险抵御能力。
二是着力打造“民生检察”。走进社区问需求、送服务,先后前往13个居民区陆续开展一系列走访慰问活动,调研走访400余名困难群众,收集整理关于老公房电梯安装工程、完善社区残疾人设施、残疾人就业等多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见和建议20余条,并及时通过区大调研联动中心向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问题流转。
通过大调研了解企业、群众、学生等对法治宣传的需求,从内容、结构、外观设计等多方面改版升级长宁检察工作专刊和检察工作年报,今年以来,已向区代表、委员、街道、相关单位等发放新版专刊、年报等1600余册,受到广泛欢迎。
着力破解重点工作难题
将大调研与检察工作中的工作重点和改革难点紧密结合,推动工作创新发展和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一是深入开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工作。先后走访区法制办、区消保委、金杜律所等,探索建立公益诉讼案源线索拓展、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等长效联络机制。
二是深化刑事诉讼监督试点工作。依托刑事诉讼监督部的设立,进一步整合、优化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审判监督等职能。积极探索调查核实权的应用,实现刑事诉讼监督的集中化和专门化。
切实加强特殊群体权利保护
扎实通过调研回应社会关切、响应司法需求,进一步关注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权利的保护,加强司法人文关怀。
一是深化“长宁未检”品牌效应。不断强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如积极走访区妇联、区妇儿办等单位,针对涉侵害妇女儿童权益案件相关线索移送和处理、涉案未成年人救助等工作,会签《关于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加强工作的若干意见》,整合全区未成年人保护资源,切实提高保护实效。
二是加强老年人权益保护。走访区消保委,针对老年人保健品欺诈问题突出、相关法定调查手段较少等问题,主动加强沟通,与区消保委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介入可行性会商、定期专题法治宣传等机制,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大力开展检务督察
以大调研为契机,紧紧围绕新时期检察机关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规范司法行为的要求和干警需求深入调研,着力推动工作作风转变,强化内部监督制约。
自主设计制作《执行“三个规定”情况汇总表》《检察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不正当接触交往情况报告表》等,定期或按事项由部门负责人或相关干警填写,并附相关规定内容,提醒干警对照检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维护良好的政治生态。
下阶段工作打算
一是召开大调研中期总结推进会,就大调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和整改,就下阶段工作重点再部署、再动员,细化明确任务目标,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二是继续加大调研频次,围绕航空服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时尚文化创意产业等区重点产业的发展,深入“三区一园一谷”进行调研,争取在调研次数和发现问题的数量上有较大突破。
三是对发现的问题作系统性、类别化梳理,强化一体化处置的督促检查效能,加快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清单,形成一批常态化工作机制。
四是加大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的提炼力度,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对全院各调研主体的指导作用,推动大调研质效再上一个台阶。
五是加强信息简报报送工作,开展好大调研宣传报道,对一些富有检察工作特色的典型案例加大宣传力度,持续营造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