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纸到"优秀士兵"看闵行3位男儿的军营成长记
2018-7-18 18:27:10发布85次查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年富力强之时,选择听从祖国的召唤携笔从戎,在部队的大熔炉里接受烈火的淬炼,收获成长。他们就是立志精诚报国、投身军旅的,闵行青年!
报名入伍参军的闵行青年们年龄一般是在17到22岁。他们有的是高考一结束就报名参军的,有的是在校生,还有的是刚刚走出校园,打算踏足社会的。从新兵入伍到退役,至少需要花费两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坚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咬牙坚持各项训练……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其中就涌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接下来就跟着闵闵走近其中三位退伍士兵,听听他们的故事——
取长补短学技能,
成立“护校队”守护校园安全
当兵未必会使你功成名就,但是一定会让可选之路更加宽广!
杨君
2012年9月考入上海东海学院,同年12月参军入伍,服役于武警上海总队第五支队。2014年退伍复学,并于2017年考入上海公安学院,目前正在学习。
“上学期间,仅有的几次军训经历令我难忘~”杨君说道,虽然当时的军训只有短短几天,但这也让他对军队、对军纪有了概念性认识。由于自身性格内向,不擅长和陌生人交流,所以杨君决定趁着当兵的机会,独自到外面闯一闯,好好磨练一番。
就这样,杨君便踏上了当兵的征程,在基层战斗连队里担当自动步枪手。新兵刚进部队,有很多事是不懂的,对于杨君,亦是如此。记得刚进部队,他们是四个新兵分在了一起,各方面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在之后的生活、训练、学习中,大家相互帮助,发挥各自所长、取长补短,比如军事技能好的负责大家一起训练、内务作风好的负责传授内务技巧、学习好的带领大家了解近期军事重点,总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退伍以后,杨君重返校园继续学习。为保障校园稳定和全校师生安全,在杨君的提议下,学校成立了“退伍士兵护校队”,由杨君担任队长,每天带队在校园里巡逻,一发现问题及时向上报告,以此确保学校环境安全。
携笔从戎,一圆心中当兵梦
当兵的日子尽管有点苦,但收获还是甜的。
汪飞
本科就读于上海电机学院。2014年9月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800部队。2016年9月退伍,重返校园学习,并于今年考取上海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研究生。
汪飞说,当初报名参军完全是出于对军旅生活的向往。上大学那会儿,汪飞遇到了一位退伍老兵,这位老兵和他讲了许多在军营里发生的故事,久而久之,他心中便埋下了从军的种子,并就此生根发芽。在大二,一听到全国开始征兵的消息,汪飞就自己决定报名,递交材料、通过政审、体检……就这样,在没有和家人商量的情况下,“偷偷地”就把名给报了。等到收到入伍通知书后,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儿子要去当兵,因为知道孩子执意要去,父母也就没有阻拦。
军营里的生活很充实。和老兵描绘的一样,军旅生活没有让汪飞失望。在这里,他从事着警卫员、通讯员、加油站管理员、枪械员、文书等不同岗位,参与如风云气象卫星、北斗系列卫星、嫦娥系列卫星发射任务等二十多次重大战试任务。此外,他还结识了许多并肩作战的战友,让他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学会了不少新技能。尽管日子过得苦点,但收获还是甜的。
风雨无阻站军岗
坚持“退伍不褪色”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薛玮斌
2008年入伍参军,服役于武警上海总队第四支队闵行中队。2010年退伍以后,先后担任江川路街道昆阳居委主任、新闵居委书记一职。
薛玮斌是在21岁的时候参军入伍的。由于之前上大学的时候,没考虑太多就错过了一次入伍机会,所以在这年,他说什么也不会错过,“倘若再错过,必将抱憾终身!”
当时,薛玮斌服役于武警上海总队第四支队闵行中队,虽然当兵的地点在闵行,而且离家也近,但是薛玮斌在两年时间里一次也没回过家,想家的时候也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排着队伍打电话。
在部队里,薛玮斌主要负责看守所的警戒任务。不管天气有多恶劣,每个人都需要24小时制轮流站岗,确保警戒看守所的外围安全。正是因为在军营里得到锻炼,薛玮斌的性格渐渐变得乐观开朗,在路上遇到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这样的改变也为他之后从事的职业——社会工作者,奠定坚实的基础。记得有次遇到有关赡养老人的调解任务,老人共有5位子女,他们对于老人的赡养问题都在推脱,而且情绪非常激动,在调解现场甚至发生了争执和拍桌子的情况。在2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薛玮斌耐心聆听,让大家分别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道明白,并从道德和法律层面劝导他们,最终家人达成了共识,这起赡养老人事件圆满得到解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闵行的青年们选择在风华正茂之时入伍参军保家卫国,他们身上体现的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刻苦钻研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闵行有志青年,还等什么?2018年征兵进行时,让我们披上戎装,筑梦军旅,在绿色军营里绽放不一样的青春!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