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首届“艺术与科学”研讨会在沪举行

2018-7-18 14:52:00发布99次查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创立的上海博物院、法国传教士韩伯禄创办的徐家汇博物院诞生在上海,为中国早期博物馆的发展奠定基础。数十年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这是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截至去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5136家,是1949年的230多倍。从凤毛麟角到星火燎原,日渐发展壮大的博物馆群犹如城市文化底蕴的“度量衡”。昨天起,首届“艺术与科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博物馆举行,专家学者研讨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发展史,展望博物馆未来发展之路。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早期博物馆高度关注博物学的传播与普及,重视动植物、昆虫、矿物标本、科学仪器以及人类学、民俗学藏品的收集和展陈。”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徐玲看来,早期博物馆的诞生有着双重渊源,“1840年到1966年,是中国博物馆由移植到初步本土化的一个历史时期。这既肇因于古代的文人收藏传统,也得益于西方公共、公藏、开放的博物馆观念的传入。”杨志刚认为,博物学的兴起催化了当时知识结构的裂变,与启蒙思潮互相激荡。博物馆为社会发展服务,这样的理念和做法,在早期博物馆史里面,我们就已经看到了。
从历史中走来,面向未来的博物馆更加重视知识的传递,利用新媒体、新科技,使展览形式更为丰富。这也被视为“互联网”时代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科技、当代艺术、自然民俗、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新形态的专题性博物馆愈加受到重视。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认为,博物馆是城市创新发展的“赋能器”,要结合城市发展史,讲好城市故事,避免“千馆一面”。“很多非国有博物馆的收藏题材非常灵活,对中医药、木石金雕、刺绣等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钟表眼镜等具有时代印记的生活用品都进行了收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些不起眼的生活用品恰恰是城市的缩影,是社会进步的见证。”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