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浦东周浦镇界浜村的"湖景蜜露"

2018-7-17 12:56:36发布100次查看

桃树虽已老,但桃农们依然对这片土地充满期待。
邱勤荣手捧自家“湖景蜜露”向众人展示。黄日阅 摄
30多年来,甘甜多汁的“湖景蜜露”是界浜村农民对土地的渴盼。但好品质更需好品牌。浦东新区区委机关蹲点式调研之后,“卖桃难”或许会有更好的破解之道。
7月6日清晨5点,周浦镇界浜村村民潘茂祥与妻子走进自家桃林,开始采摘今年成熟的第一批“湖景蜜露”桃。
种桃30余年,70岁的潘茂祥仍在坚守。今年,家中3.5亩桃林、120棵桃树产量预计能达到5000公斤,算得上是大丰收。可桃子能否顺利卖掉,他心里没底。
4月8日,区委副书记冯伟在界浜村“蹲点式”调研。当他倾听村民诉求,得知曾经获得上海市优质水蜜桃金奖的桃子,如今大多只能贱卖时,连声感叹“太可惜了”。
能否帮助界浜村的“湖景蜜露”重绽“魅力”,成为浦东水蜜桃品牌中的一张“新名片”,让桃农付出的心血得到应有的回报?新区相关部门借助大调研,和周浦镇、界浜村一起开始了摸索和尝试。
一个有故事的桃子
30多年前的一次“偶遇”,让本土桃子融入无锡桃的优良基因。农民对土地的渴盼,成就了今日“湖景蜜露”的香甜。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三月的界浜村,百亩桃花盛开。
七月,桃林褪去花衣,结出累累硕果。走至树下,层层叠叠的青翠里藏着一个个桃袋。里面装的,便是“湖景蜜露”桃。
界浜村的“湖景蜜露”甘甜多汁、香气馥郁,曾荣获2012年上海市优质水蜜桃金奖。《华尔街日报》记者斯坦曾在某个场合吃到过这种桃子,评价为“世界上最美味的桃子”。
事实上,“湖景蜜露”并非界浜村“原住民”,之所以来到界浜村,饱含着桃农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渴盼。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界浜村大面积种植的是“玉露”桃,桃子好吃却不易保存。“玉露桃今天从树上摘下来,明天就酥了。”老桃农、73岁的界浜村村民王生林说,“摘桃子时手劲略重些,就会在桃子上留下印记,时间一长就会变黑,卖相就不好看了。”
那时候,界浜村桃农一清早就到林里摘桃,摘完挑着扁担把桃子送到上海市果品有限公司,由公司统购统销。可即使一刻都不耽误,等赶到上海,一半的桃子都已成了大家眼里的“烂桃子”。“吃上去酥颇颇的,口感差了不少。”王生林说。
以一天80担的量来算,每担桃子100斤,总计8000斤的桃子,按当时市场价照理可以卖出6400元,然而实际情况往往要打个对折。“大半的桃子卖不出好价格,桃农们都很心疼。”王生林说。
“能不能引进其他品种的桃子,减少经济损失?”当时在南汇县瓦屑乡农业公司工作的杨新才,把这当成了首要任务。
走出去看一看,或许能学到先进经验。于是,杨新才牵线搭桥,多次组织当地桃农外出交流。由此,界浜村得以与“湖景蜜露”相遇并结缘。
1986年夏天,“桃农外交团”途经无锡时,看到当地人在路边推销蜜桃。“我们尝了尝,发现这种桃子甜度高、水分足,吃口很不错。”王生林说。当地果农告诉他们,这种桃子相对放得住,摘下来之后,一周之内不会坏。
于是,大家从当地桃农手中采购了100株桃树芽苗,带回界浜村培育。“另外,我们还采购了‘雨花露桃’和‘仓方桃’回来试种,看看哪种更适合在界浜村生长。”杨新才说。
当年,那100株桃树芽苗在界浜村种下。接下来的几年,界浜村桃农几乎“住”在了田里,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规律、有无病害等情况。“我们需要观察,它们能否适应界浜的土壤、气候条件等。”杨新才说。
第三年,“试验桃”结果了。“令我们惊喜的是,这批桃子的成熟期在梅雨季节结束之后。梅雨过后,太阳一晒,桃子更甜了。”杨新才说,事实证明,它们在界浜村也长得好。
“这种桃子在无锡时没有名字,最初我们引进时称之为‘无京蜜露’。后来,我们决定用谐音,称之为‘湖景蜜露’,希望这个好听的名字能带来更大的知名度。”
1990年起,“湖景蜜露”桃在界浜村逐渐“铺开”。如今,界浜村900余亩桃林中,超过800亩种植着“湖景蜜露”桃。
上海周浦农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军说:“界浜村的‘湖景蜜露’桃相比其他品种,果肉纤维少,肉质细密、甜浓无酸。甜度可达13度、甚至15度以上,超过水蜜桃甜度12度的标准线。”
“今年雨水少,阳光充足,种出来的桃子皮薄汁多、口感细腻、甜度高,吃口很好。”杨新才自豪地说,界浜村就是个出好桃子的地方。
种桃辛苦 卖桃有点难
猫着身子钻在桃林里,不到5分钟,浑身的汗水就能湿透衣服。在老潘看来,种桃虽然辛苦,但如果能卖个好价钱,苦一点就不算啥了。
从一朵桃花到“半斤桃”,每个桃子,倾注着桃农们的心血。
今年66岁的邱勤荣种桃34年,是界浜村首批种植“湖景蜜露”的桃农之一。丰富的种植经验,让他家的桃子总能“略甜一筹”。
种桃十来年后,老邱开始写种植日记,一年一本,如今已积累了20本。每晚将当天的种植情况记录下来,成了他的一个习惯。
“5月10日,所有桃树修空枝一次(今年第三次)。”
“5月11日起,疏定果开始。”
……
“6月25日,宅前湖景每株施复合肥两斤,条施后轻翻地。”
……
桃子何时成熟?何时施肥,施了多少?当天雨量大小?什么时候发现虫子?……老邱说:“有了种植日记,每年种桃情况都有了参考,心中更有数。”
每年5月至7月,是桃农最忙碌的阶段。5月是给桃树疏果的关键期。“桃果长得太密,会影响整体质量。”桃农潘茂祥说,“一棵高产期的桃树能结出1000多个桃果,但一般只留下三分之一。”
疏果后,是忙碌的套袋任务。桃农需要在半个月内,将自家桃林里成千上万只桃子套袋。“时间太匆忙,我们每天差不多要在桃林里干12个小时以上。”老潘说,为了避免桃子被鸟啄,确保品质与卖相,这道工序必不可少。
到了收获期,桃农却要遭遇最严峻的挑战——“高温”。“湖景蜜露”桃的成熟期在7月中下旬,正赶上上海的“桑拿天”,最高气温能到35至37摄氏度,桃林里的温度更高,甚至会超过42摄氏度。
猫着身子钻在桃林里,不到5分钟,浑身的汗水就能湿透衣服。“尤其到了中午,太阳炙烤下,密不透风的桃林就像烤箱,人都快被烤干了。”老邱说。更加难受的是,身上出了汗,桃毛黏在身上,奇痒无比。
老邱的女儿邱健每年采摘期都会来帮忙。她告诉记者,“湖景蜜露”的采摘期只有半个月,“可就是这短短的半个月忙完,我脸上就会长满痘痘,这都是因为摘桃时掉落的桃毛堵塞了毛孔。”
但在老潘看来,相比卖桃,种桃的辛苦不算啥。“有时候,桃子丰收了,我们反而要发愁卖桃的事。每只桃子都倾注着自己的心血,贱卖实在是可惜。”
在界浜村,每到桃子收获期,就会有大批村民沿路卖桃。他们推着小车、撑起阳伞,坐在路边等着路人看上自家桃子,顺手买走几个。
老潘说,桃子最好能当天摘下、当天卖掉。所以,他每天早上5点摘桃,之后搬到路边叫卖,直到晚上6点半收工回家。即使这样辛苦,还是不能将当天摘下的桃子全部卖出。
7月6日,老潘一早摘了150斤桃出去卖,结果辛苦一天,还是剩下了40斤。110斤桃子,卖了800元。“今天还算是幸运的,有个人一尝觉得好吃,直接花300元买走了礼盒装的三箱桃子。”他说,“剩下的这些,明天只能便宜一点卖。”
事实上,12只半斤重的“湖景蜜露”桃,组成的精品礼盒装,市场价最高可达200元。
销路是大问题。老潘说:“销路不好,只能压低价格卖,卖不掉就要烂在树上,损失更大。”
但老潘又不舍得砍掉桃树。桃林里有棵树龄20年的桃树,今年已经过了盛产期,但老潘依然保留着它。“这是我的精神寄托,即使收成不高,但我依然放不下。”老潘说。
“蹲点式”调研解心病
调研小组走访了1300多户村民,“卖桃难”成为突出问题。走品牌之路,或许是“湖景蜜露”的出路所在。
界浜村桃农面临的难题,也引起了各方关注。
今年3月以来,在区委副书记冯伟带领下,区委办采取党支部专题调研形式,深入周浦镇界浜村,开展了一场为期近3个月的“蹲点式”调研。
据“蹲点式”调研小组成员介绍,在冯伟的建议下,大家经过讨论、比选,确定了“浦东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建成美丽乡村,把乡村建设成为人人向往之地”的调研主题。
之所以选择界浜村作为调研点位,在于界浜村是特大型城市城乡结合地区农村特点的典型代表之一。
“蹲点”期间,全体干部分批分次“蹲”在村里,开展入户走访,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走近村民、沉到底层,详细了解一手情况,掌握更为真实可靠的信息。“冯书记也跟我们一起,没拉下任何一个环节。”区委办调研小组成员说。
整个调研过程,调研小组走访了1300多户村民,召开了9场镇、村代表座谈,完成了800多份调查问卷,收集了267条问题建议。
在村民的反馈里,调研人员发现,每年水蜜桃丰收之际,销售成为很多桃农的“心病”。
如何帮助桃农疏通水蜜桃销售渠道,成为此次调研突出的问题。
“我们发现,界浜村桃农大多属于零星销售,不成规模,大订单仅靠历年积攒的老客户,这影响了桃子的销路。”调研小组成员说。
4月8日,冯伟到界浜村调研时,当地村民就曾提出这一问题。得知曾经获得上海市优质水蜜桃金奖的桃子,如今销售有难题时,他连声感叹“太可惜了”。
界浜村党总支书记姚辉告诉记者,界浜村现有耕地1752亩,其中桃林占到了60%以上。“80%的村民家中都种有桃树,今年的年产量可能达到150万斤。”他说。
按姚辉的说法,界浜村的种桃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几十年来,村民主要以自产自销的方式进行销售,近年赶上界浜村大批桃树进入盛产期,产量巨大,“依靠村民自身销售,已经力不从心。”
为缓解村民卖桃难、经济效益低的难题,也为让更多人熟知界浜村的“湖景蜜露”桃,在区领导及周浦镇党委的努力下,今年,界浜村推出了“爱心桃”。
“农户将蜜桃送到镇农投公司,由公司进行分类、包装,帮助村民卖桃。”姚辉说。所谓“爱心桃”,是指每卖出一箱水蜜桃,将向界浜村“微信大爱”工作室捐出1元,用公益方式促销量。
周浦镇农投公司还组织了销售团队进行策划,并与大型电商、知名企业洽谈,希望能够进一步打通销售新渠道。此外,周浦镇正注册“澧园”品牌,计划借助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将界浜村桃农的“湖景蜜露”桃打造为品牌商品。
“我们将与农投公司分工合作,村里负责把关蜜桃质量。农投公司负责打响品牌,培养市场主体,让市场知晓、认可我们的品牌。”姚辉盼着,桃农能继续爱着脚下这块田地,不要因为“卖桃难”而砍下桃树。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