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踏上新征程的关键年,城桥镇作为崇明经济、社会、文化中心,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发展目标,结合城桥镇发展实际,科学谋划、创新突破、攻坚克难,在实施乡镇振兴战略的道路上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城桥镇党委书记施金星,请他一起来聊聊城桥镇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和实施乡镇振兴战略中所做的努力。
01
主持人:城桥镇作为崇明的中心城镇,相对崇明其他地区而言,城市化面积相对更大、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那么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将有着怎样的举措,来进一步服务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
施书记:城桥镇作为区委、区政府所在地,确实如主持人您所说的“城市化面积相对更大、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也更高。在刚结束的区委一届五次全会上,唐书记号召崇明党员干部“要勇做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不懈奋斗者,努力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征程中体现担当、展现风采”,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桥镇作为精细化管理主战场理应做到“走在前列、敢为人先”,当前,我们正以创城工作为抓手,以“三个提升”(市容环境水平显著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于生态岛建设大局。
一是以加强城市管理为重点提升市容环境水平。近年来,我镇对占道经营、镇容村貌、交通保序等进行了系列整治,得到了各方的肯定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和改造提升工程,重点推进物业小区、建筑工地、商业街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管理,深入推进交通保序常态化、无违建村居创建全覆盖。同时,积极对接花博会的召开,将“花”元素融入城桥大街小巷,努力实现路面通达文明、城市清爽美丽,争取为大美崇明贡献城桥样板,为花博会顺利举办贡献城桥力量。
二是以生活垃圾分类为重点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自2017年起,我镇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较多短板,主要是开放式小区、沿街商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垃圾分类工作还有待加强。目前,我们正在抓紧落实措施,从源头分类上、工作机制上、宣传引导上加大力度,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向高水平、高标准转变。我也希望广大市民特别是我们的党员干部积极行动起来,作出榜样和示范,为推动垃圾分类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三是以网格功能拓展为重点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一方面采取“小网格、大综合”管理模式,将环保督查、河长制、无证经营等社会治理项目全部纳入网格,实现网格巡查全覆盖、全过程,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另一方面拓展网格服务功能,今年在原有网格中心平台基础上,建立了精细化管理运营平台,将社会管理、社会稳定、生态保护、应急处置、社区服务五大版块统一纳入,实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
02
主持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接下来,城桥镇将如何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城桥乡村振兴战略?
施书记:这几年,城桥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发展绿色农业等举措,农业、农村面貌有了一定改善。实施乡镇振兴战略,我们的目标是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打造具有城郊特色的全生态新农村。
为什么说是城郊特色呢?因为相对崇明其他地区而言,城桥的城市辐射功能更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可以打破城与乡两元发展的模式,构建一个“城中有乡、乡中有城”的融合发展格局。
所谓全生态新农村,主要是指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一目标,我们将牢固树立区委“全生态”发展理念,努力打造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就是我们所说的全生态新农村。
一方面,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更美”。一是“固本”,围绕“通、动、净、美、养”五方面全面改善城桥水环境,同时推进土、林、气等领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让城桥蓝天常驻、绿水长流;二是“塑形”,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五美”社区建设,让我们的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乡村风貌更加凸显;三是“立魂”,深化乡风文明教育,塑造淳朴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乡村,让家教家风滋润农村每一个家庭,让乡村文脉传承到子孙后代。
另一方面,加快产业兴旺的步伐,增添生态发展动能,促进农业更强、农民更富。结合城桥实际,未来以发展“生态+绿色农业”“生态+休闲旅游”“生态+文化创意”为主方向,计划中东部片区以侯南村田园综合体为中心,带动两翼2个村发展农业生产观光、农旅休闲养生、精品民宿及亲子体验区;北部地区计划打造花卉产业区、种子和科创农业区、文化创业区3个产业区;西部地区主要打造家庭农场、开心农场,积极引入农业合作社,形成农业功能区。
当然,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并非易事,城桥在发展产业上具有短板,如:土地不成片、流转价格高,但是我们也具有自己的优势,如:我们的农村与城市中心最为接近,交通比较便捷、配套设施相对完备,人流、物流、信息流更为集中,在发展农旅融合方面,我们既可以通过精心规划旅游线路,把各具特色的农村产业区块有机整合,形成联动效应,构建小循环乡村游模式;还可以结合区域内瀛洲公园、学宫、新城公园等其他知名旅游资源,规划旅游线路,构建城乡大循环旅游模式。
正如唐书记所说“惟有奋斗才是我们打开通往美好未来之门的金钥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站高看远、更要脚踏实地,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区委五次全会精神,积极动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敢想敢为、敢闯敢试、不懈奋斗,共同谱写乡村振兴的城桥篇章。
03
主持人: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增进民生福祉,在这方面,城桥镇将有哪些举措?
施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永远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当前,城桥有14个村、30个居(含筹备组),常住人口11.3万,人口总量位居全区第一。如何对接群众需求、提供精准化为民服务,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光荣使命。目前主要抓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重打造为老服务体系。面对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趋势,近年来我镇将为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为民服务重点,打造“一站多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体,2017年金日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分站已运行,7月2日南门路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总站也已经试运营。
04
主持人:这个为老服务中心会提供哪些服务?对老人的年龄范围有怎样的要求吗?
施书记:为老服务中心可提供卫生保健、日间照护、教育学习、休闲生活、康复运动、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项目,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温馨的活动场所。服务对象原则上是70岁以上老人,60岁—70岁之间的老人通过评估可以适当放宽。
此外我镇鳌山社区乐祥长者照护之家预计今年8月份建成。接下来我镇还计划建造一座新的敬老院,预计床位500张。同时,对现存的薄弱养老机构,如城桥第三敬老院,我们正在推进达标提优工程,预计2019年第三敬老院将会以焕然一新的形象呈现在大家面前,给有需要的老年朋友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是大力加强文体服务。当前,居民群众对文体活动期盼越来越高,顺应这一趋势,今年我镇侯家镇和人民路两个文化活动分中心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在增加文体服务阵地供给的同时,我镇也在探索打造市民文化品牌。前几年我镇通过开展“睦邻文化节”系列活动,初步形成了“睦邻文化节”品牌。今年,我镇开展了“健康城桥-文体月月赛”系列活动,较受居民朋友喜爱。接下来,将强化品牌打造,扩大品牌辐射力,并希望通过品牌的塑造一方面激发更多居民朋友参与文体活动的热情,另一方面在塑造品牌过程中进一步激励自己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文体服务。
三是持续开展实事工程。比如:当前我镇正在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居民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美丽家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集贸市场标准化建设、积水点改造等工程,目的是希望通过解决与居民群众最为密切的问题,提高居民群众获得感,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大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民意,争取推出更多为民实事工程,让城桥真正成为宜居宜业的好地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征途上,城桥人已扬起了幸福的风帆,驶上了崇明共同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的康荘大道,城桥也将随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