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着力优化消费环境 推进创建工作
2018-7-16 16:06:52发布111次查看
据崇明区消息:消费环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记者从前不久举行的“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推进会上获悉,近年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消保委结合崇明实际,深入企业、市场、景区、村居等地,有序推进创建工作,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单位、企业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涌现出了一批好经验好榜样。
村里有了“维权点”
“多亏了村里的维权点,我们才能免受经济损失。”家住港西镇静南村的张阿婆逢人便夸,是村里的消费维权点让大家识破了不法商家的诈骗伎俩。
原来,去年,某家净水器公司来到静南村发出了“重要通知”,号称为村民“免费发放与安装净水器”,“全面开展自来水净化工程”,还在村里发起了传单。还没等消费维权联络点的联络员摸清楚状况,村里一些老人已经把所谓的安装人员领回了家,“免费的又不要钱,不装白不装。”
可刚装好,安装人员就变了卦,向村民索要几百元的维护费,不然就赖在家不走。联络员知情后,便立即带领志愿者与厂家负责人沟通,查验其企业和产品资质后,认为消费风险较大,且存在以“免费”为幌子的不诚信行为,最终将其劝离,并拆除了已安装好的净水器。
记者了解到,静南村是农村宅基地置换试点村,大部分村民都已经住进了明南佳苑小区。区域内老人多、人员又集中,一些不法商家摸清此情况后,以“长寿保健”“免费发放”等名义,诱骗老年人购买他们的产品。为维护大家的权益,2016年,静南村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镇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设立了消费维权联络点。
“将维权联络点设在村里,可以时常提高群众的维权意识。”静南村消费维权联络点相关负责人介绍,静南村成立了一支由退休老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片区长等组成的维权志愿者队伍,协助联络点做好维权工作。自“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成员们经常配合社区综合管理,开展消费维权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还利用静南村微信公众号“明南一家亲”,推送创建信息及各类相关知识。
“在景区消费很安心”
白墙红瓦、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呈现在眼前的这番美景,是位于建设镇的顾伯伯农家乐的真实写照。这里不仅有美景,更有放心的消费环境。
“食品安全是关键。”顾伯伯农家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店内所有食物都由业主亲自把关,确保食材新鲜卫生,同时还聘请了专业厨师,打造特色菜肴,满足游客的需求。“我们还会参加卫生保洁、安全保障等各类专业培训,实实在在地提升服务质量。”顾伯伯农家乐相关负责人说。
诚信经营,赢了口碑,活了经济,更鼓了一方百姓的钱袋子。两年来,顾伯伯农家乐从一家发展到周边26家,家家户户依法经营,饭菜可口、服务热情,而且从不宰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了回头客。
近年来,崇明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农业旅游发展迅速,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市民和外地游客慕名前来。为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崇明区以“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为抓手,引导经营者创品牌、树标杆。
现在,越来越多的农家乐、食品店、旅游企业等加入进来。在东滩湿地公园,各类经营证件摆放在显著位置,不管是食材还是游玩项目,每一样商品都明码标价,让游客消费得明明白白。“诚信经营”逐渐成了吸引顾客的“招牌”。“这里不光风景别致,服务也热情周到,在景区消费很安心。”来自浙江的游客徐先生竖起大拇指点赞道。
作为崇明糕行业的领跑者,城桥镇陆氏糕点对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从原料进仓至成品配送到销售,均制定了规范的技术和管理标准,让顾客吃上既美味又放心的崇明糕。
为严格落实创建要求,堡镇市场监管所根据堡镇地区的商业环境,多次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引导辖区内的经营者诚信兴商,还提出了“3天有结果,5天不超过”的投诉举报处理时间节点,上半年80件投诉举报件无一超时。
不出商场就能解决纠纷
在崇明八一广场内,有个消费维权联络点。由营运部相关人员在这里“坐堂”,负责受理和调解整个八一广场商圈的消费纠纷。
八一广场相关负责人用“快、近、亲”概括联络点的特点。他说:“快速处理纠纷能有效化解消费者的怨气,大幅减少由此引发的信访案件数量。”
“我们还成立了消费者投诉先行赔偿基金,实行先行赔偿制度。”商户崇明区宝贝岛母婴用品商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消费者提出的合理赔偿需求,联络点工作人员会积极应对,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商店成立以来,所有消费纠纷均得到了合理解决。
据悉,八一广场作为消费维权联络点,一直以来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不断完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同时,广场的大屏幕还定时播放消费维权宣传片,时时提醒消费者。正在逛商场的刘阿姨表示:“商场内多了很多文明标志,电梯按钮那里也多了一些禁止吸烟、遇火警勿乘电梯等标识,商家都亮照规范经营,买东西很放心,感觉很不错。”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