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 把长宁打造成文化强区
2018-7-16 10:52:40发布94次查看
长宁居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聆听芭蕾大师公开课这样的“阳春白雪”,还能在尚嘉中心欣赏街头艺人的巡演,也能在上海影城观看公益电影阳光场……7月9日下午,长宁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下称为示范区)启动大会召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白雪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国新,区委副书记、区长顾洪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夏煜静,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继业,副区长孟庆源,区政协副主席余小雄出席会议。
会上顾洪辉表示,启动大会标志着我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入了部署落实、全面推进的关键阶段。创建工作标准高、任务重、压力大,唯有上下一心、齐心协力、全民动员才能抓实抓好。顾洪辉要求全区上下要统一思想、准确把握,把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和提升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契机,力争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跨越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两年后的示范区创建工作验收。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是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开展的一项创评工作,旨在把示范区(项目)打造成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先行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实践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明确27个示范区和47个示范项目的创建资格名单,长宁区以东部区第一、全国第一的成绩,获得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资格。
近年来,长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各项文化惠民工程,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用力,成效显著。
根据创建工作部署,长宁区将挖掘区域内深厚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场馆和艺术院团资源,建立“公共文化+”产业化、社会化、数字化、区域化、国际化平台,推进“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工程和“一街一品、一居一特”文化品牌塑造工程,打造二级文化名片、凝练三级文化特色、提升四级服务效能,努力建设与国际精品城区要求相适应的,独具魅力、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区。长宁将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形成具有长宁特色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公共文化新模式,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百姓对普惠、共享、优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需要。
启动仪式上,公共文化服务联盟同时成立,联盟第一批成员包括长宁区内各级各类文化场馆、文化企业、文化类社会组织、商业中心等30家单位,如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海影城、刘海粟美术馆、阿基米德(上海)传媒有限公司、上海灿星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成员单位将着力从机制、阵地、信息、品牌、人才等方面共同推动长宁区公共文化发展,进而形成供给侧更多元、队伍力量更专业、覆盖面更广、活动规模更大、品牌效应更突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上海芭蕾舞团开设芭蕾大师公开课,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校进行“曼舞长宁”学生公益专场演出,少年儿童出版社举办小青蛙讲故事活动,阿基米德传媒公司举办“诵家风美听现代红”主题活动等。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