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土山湾博物馆:汇师小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系列报道4
2018-7-12 0:00:00发布98次查看
对于汇师小学的学生来说,土山湾博物馆一定是既熟悉又亲切的,因为它就位于学校附近的蒲汇塘路。暑假前夕,四年级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前往土山湾博物馆参观,开展了一次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
进入土山湾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精致的雕花牌楼。讲解员告诉同学们这块牌楼曾参加过三次世博会,绕地球一周后终于回到故乡。再经过东阳木雕大师耗时7个月的修复,重新竖立起来。这座中国牌楼1913年制作,2009年回归中国,历时96年的岁月,花费了180万元进行修复,现在已经成为了土山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到“土山湾”是历史上疏浚徐家汇、肇嘉浜、蒲汇塘,堆泥积在蒲汇塘河湾处而得名。它的出名与天主教在上海的传播也密切相关。1864年,天主教教会在这块土地上成立了土山湾孤儿院。就是这样一个连当地人都知之甚少的地方,却被称为“中国西洋画摇篮”。徐悲鸿、刘海粟、任伯年曾任教于此,更曾培养出享誉中外的雕塑家张充仁、中国第一位水彩大师徐咏青、黄杨木雕大师徐宝庆等名家。现在的上海土山湾博物馆就建立在土山湾孤儿院的原址上。
出了“牌楼厅”,同学们又依次参观了“徐家汇厅”、“土山湾厅”、“画馆”、“木工部”、“传承影相厅”和“印书馆”。每到一个厅,讲解员都会对艺术大师作品的特点及创造过程作简明扼要地介绍,随着讲解员的介绍,同学们又知道了馆藏西洋画、木雕及彩绘三个主要藏品的特点。
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始终保持礼仪,同时做到认真聆听,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同学们了解了中国工艺和海派文化的渊源。作为徐汇人,对徐家汇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这次活动就是一堂生动的历史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课。
(摄影:郭文;责编:俞薇薇;责审:郑亚捷)
徐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