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精准扶贫 零片酬为贫困县农产品站台吆喝
2018-7-13 8:16:00发布96次查看
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广播电视台将这一理念植入节目制作核心,打造出全国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第一季节目共13期,在东方卫视开播后,其中10期节目收视排名全国省级卫视同时段第一,创省级卫视公益类节目收视最高纪录。日前,《我们在行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国家级贫困县扶贫村民代表出席。对于节目参与“精准扶贫”的探索和成效,与会人士给予一致肯定。节目对探索扶贫新路、引导全社会参与公益扶贫行动的积极作用,也正在进一步产生影响力。
线上线下联动推广农产品
截至2017年底,我国仍有3046万农村贫困人口未脱困。摆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无品牌、无标准、无销路,无法解决长期稳定收入的问题。
《我们在行动》深入贫困地区,整合明星、企业家、政府有关部门和媒体的共同力量,通过“下乡选品、产品研发、订货会推广、社区推广”四个步骤,以线上线下联动推广的模式,分类施策帮助贫困地区打通产业链,寻找脱贫致富道路。节目重点聚焦特色农户特色产品,由明星、企业家组成的“助农团”,通过三天两夜的生活体验,完成一个特色产品的订货会。他们不仅为农产品的销售站台吆喝,更会在产品设计、生产组织、营销推广等各方面给予当地农民以策略和帮助,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百余日的扶贫历程中,《我们在行动》走过六站,也创造了六个“惊叹”。
首期节目来到国家级贫困县陕西澄城县,在东方卫视主持人兼制片人陈蓉的带领下,媒体人孙冕、企业家冯仑、陕西籍绘画大师蔡晓枫、陕西籍艺人凌潇肃一行人,深挖当地具有400年历史传承的手工空心挂面“刘卓挂面”,并在一系列扶贫行动下为特色面食造势。三天内,他们推出了全新包装与定位的“爷爷的面”。四人还参与了“村头订货会”,一个下午出货20吨手工挂面,相当于全村一年多的产能。“精准扶贫”成效立竿见影。
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夏长勇对节目在扶贫攻坚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四个期望:建议走进深度贫困地区,拓展帮扶方式,体现精准帮扶,放大传播效应。中共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潘晓岗也点赞了节目的主题与创意:“把精准扶贫作为主题,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着媒体的责任与担当,体现出不同于一般综艺节目的境界与格局。”
聚焦精准扶贫直面社会难题
《我们在行动》的第一季共有蔡国庆、王宝强、潘石屹、朱旭东等29位演艺明星、企业家担任公益大使,全部零片酬加盟。
东方卫视中心总监、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卿表示,节目创制的初衷是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抛开娱乐元素,以明星、企业家、专家带头“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聚焦精准扶贫、直面社会难题。
凡是接到邀约的明星,除了档期冲突,几乎都对这个项目给予了积极回应。节目播出伊始,众多明星主动要求参与。
在扶贫十七道沟村的过程中,陈蓉、王宝强、潘石屹、郭碧婷与喜剧人卢鑫、张玉浩、郭阳、郭亮一起助力当地订货会创造了百万元的订单纪录。在节目的助力下,如今,十七道沟村有了巨大改变,村民代表孙喜国在研讨会上告诉大家:“黑猪合作社成立了,很多村民都已经参与了,贫困户真正得到了实惠,现在我们的生活希望满满。”
第五期节目中公益大使蔡国庆结束在美国的演出后,直接飞往地灵村的录制现场。回忆这段经历,蔡国庆感慨良多:“这个节目让我们能够用公益的力量印证人生价值。”
开创电视公益节目新篇章
数据分析显示,《我们在行动》收视人群中,高学历人群占比超九成。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就节目的精神扶贫、文化导向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开创了中国电视公益节目的新篇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直言:“以实际行动激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关玲表示:“希望节目成为一个真正的模板,未来具有可复制性,我们愿意用这样的模式来带动中国生活的改变,中国贫困地区的改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对上海广播电视台践行公益,创作更多有益社会的节目寄予深切期望,“要大力鼓励广播电视节目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宣传中去,为国家扶贫政策和工作做出更广泛的宣传。”关于嘉宾零片酬参与这个节目,高长力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它的公益性,“从精神层面给全社会树立了榜样”。
据悉,《我们在行动》第二季正在筹备中,预计将于8月下旬开播。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