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守护一方净土 留住碧水蓝天
2018-7-13 13:19:40发布77次查看
通透的蓝天、舒卷的白云、绚烂的晚霞、雨后的彩虹……近年来,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正在成为闵行市民的共同感受。数据显示:2017年,闵行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天数281天,比上海市优良天数多6天;pm2.5浓度41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同期下降14.6%。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抓紧抓实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一个“天蓝、地绿、水清”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闵行,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生态建设更加贴近百姓民生
今年以来,闵行环境保护工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保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持续深化污染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幸福感”这一目标,以完善环保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以蓝天保卫战为重点,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力度推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据了解,目前正在编制实施的第七轮(2018-2020)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紧盯水、气、土、固废四大方面强化治理,包括9大方面73项工作任务,更加贴近百姓民生,项目启动率已达60%。
根据清洁空气2018-2020年“强化版”行动计划,目前本年度闵行30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已经全部启动,还推进了105家餐饮企业完成高效油烟净化装置以及54家油烟在线监测设施安装;有序推动二级水源区内22家企业清拆工作,目前已完成评估20家,其中2家已完成清拆。完成河道周边162家工业企业整治,结合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督查,对河道周边企业整治开展了全面“回头看”;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全年重点推进土壤状况调查工作,启动2018年度疑似污染地块排查。
让生态建设成为最大的民生福利,让生态成果更加惠民,已经成为闵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源动力”和终极目标。
污染防治更加注重长效管理
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打赢更要打好,如何建立一套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记者了解到,区环保部门建立了企业环境责任清单制度,出台企业环保守法义务清单和环保违法责任清单。向广大企业发放《企业环境责任指南》、开展环保普法活动,让企业清楚知晓自身应该履行的环保义务,以及一旦违法将面临的法律责任,通过提前打好“预防针”,进一步提升企业担责履责意识,更好地夯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还率先在闵行开发区启动了“1(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2(区环保局、江川路街道)+x(园区企业)”模式的绿色共同体试点建设,通过法规研学、技术交流、公益互动等方式,帮扶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环保共商共治共享的闵行新路。
此外,为推动建立企业环保标准化管理制度,区相关部门还全面开展了环保大培训工作,采取“1+14”集中系统培训与单独精准辅导并行的方式,跨前服务,让更多企业在环保方面知法、懂法,不断提升企业守法意识。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督促推动重点污染源做好环境信息公开。做好环评等环保事项意见征求工作,保障市民环境知情权、参与权。
环境监管更加严格有力
在加强基层环保监管方面,深入推进污染源分级管理机制建设。加快完善闵行区污染源分级管理办法,重点明晰街镇、村居环保职责,破解环保监管“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环保局内部监管上,启动实施了“五严衔接”闭环监管机制,从严格的环境底线、严谨的排污许可、严密的三监联动、严肃的环境执法、严实的风险防控入手推动环境监管提质增效。以推进规划环评和工业园区“三线一单”制度落实为抓手,在落实好“放管服”要求的同时坚守环境底线,累计完成环评审批138项。发放排污许可证37家,开展环境监察1103户次,获得环境监测数据11541个,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0起。
记者获悉,为进一步加强我区重点排污单位管理,区环保部门还开展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以及其他等五类重点排污单位的筛选排查工作,发布了《闵行区2018年重点排污单位名录》,进一步强化排污单位的环保意识和法律责任。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