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松江新闻

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法治环境 弘扬法治文化构建法治城区 ——我区获评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纪事

2018-7-13 0:00:00发布111次查看

我区近日荣获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这是全国普法办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地区授予的最高荣誉,是衡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管理水平、法治建设、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尺。
  近年来,我区将法治城区建设作为全区工作重点,以“法律六进”为载体,积极整合资源,发挥部门优势,创新机制、改进方法,为服务“一个目标,三大举措”战略布局,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提供了法治保障,构建了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法治城区创建工作格局。

  首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党委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是依法行政的根本。为加快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2014年5月1日,我区在全市首创出台《关于加强本区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和旁听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比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正式确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早了一年整。
  “这逼着我们熟悉案情,熟悉法律法规,也反过来推动我们继续加强依法行政。”时任工商松江分局局长王骁人生中的“第一次应诉”,成了我区首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后的第一起案例。
  2014年6月5日,市民徐先生以原告身份起诉工商松江分局,要求法院撤销该局此前作出的有关信息公开的回复。区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王骁出庭应诉。庭审中,王骁并没有“走过场”,而是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围绕具体行政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详细的答辩和阐述。最终,原告徐先生对局长出庭应诉且“敢于发声”表示“出乎意料”,并在庭审结束阶段对工商松江分局的答复不再心存芥蒂,主动要求撤诉。
  2015年,在全市所有区县行政案件中,松江法院审结的行政案件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最高,为70.3%。
  我区将依法行政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将区政府组成部门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制度列入考核,制定并实施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终身问责制度、责任倒查机制等。在实践上,建立并实施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及行政执法记录全过程制,建立并实施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同时,按照工作需要打造强有力的法治队伍,街镇层面设立了专职法制工作人员,在全区层面落实了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为松江发展提供更多法律服务,建设一流法治环境

  当前,我区正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流的营商环境需要一流的法治环境,近年来,我区在推进法治环境建设、尤其是在法律服务供给方面不断探索创新。

区社工委联合区司法局开通“法律直通车”,从去年6月初至8月底,历时3个月,开展“百场法治讲座进企业”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活动覆盖全区17个街镇,授课内容涉及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纠纷的化解、社会保障、人才培训等相关法律知识,受到涉及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进出口贸易业、交通运输物流业、大型零售业、金融业等领域的200多家企业及其员工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为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区司法局和区总工会就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和职工法律援助等工作形成合作新机制。去年11月,区总工会成立了“松江区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为职工提供咨询、调解、援助等一门式服务,推动法律援助维权服务阵地向街镇、工业园区和基层企业延伸。截至今年6月,区总工会共受理案件15906起,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9亿余元。

  创新拓展普法宣传教育载体,营造良好法治文化

  在泖港镇黄桥村,以楹联方式写成的法治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法治楹联已经成为松江一块响当当的法宣品牌。
  2013年首届“上海法治楹联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就是从黄桥村启程,至今已走过了近五个年头,这个被上海楹联协会命名为“沪上楹联第一村”的地方越发彰显法治的张力和魅力。
  “借助松江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区利用黄桥村的楹联文化品牌,推出了法治楹联这一普法依法治理的文化载体,让楹联文化、书法文化、法治文化在松江这座充满历史印记、富含人文底蕴又焕发生机的城市中碰撞融合。”区司法局局长莫桂兴向记者介绍,我区已连续三届承办上海法治楹联作品征集活动,2017年第三届法治楹联的征集量达到3800多条,影响已遍及全国各地。
  黄桥村党总支书记张永强见证了五年来法治楹联的兴盛给黄桥村的村风村貌、基层治理带来的种种变化:“自从法治楹联在黄桥村生根发芽后,整个村的风貌都得到很大的改善,村两委干部不仅养成了学法尊法守法的好习惯,同时带领村民培养依法办事的习惯。”
  除了让法治文化与村风民俗有机融合,我区还先后在方塔园、小昆山镇、洞泾镇、中山街道等建立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社区、场所,拓展法治文化阵地,坚持与环境相协调、与生态相融合的理念,让市民在潜移默化间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而青少年则是国家的未来,法治文化的熏陶更应从娃娃抓起。2015年,区综治办、区司法局、区检察院和方松街道共同主办公益性普法平台——松江区青少年社区法律学堂,邀请16家单位参与其中,通过应用性教学和活动引导青少年依法维权、自我保护。为突破普法平台授课仅在方松街道开展的局限性,同年9月,区依法治区办又会同区教育局、区综治办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从政法各部门共选派近百名中层干部、业务骨干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主要负责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区司法局还从全区40余家律师事务所选派律师与135所学校结对,担任“学校法律顾问”,协助学校开展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法治宣传,为学校依法治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法律服务。

松江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