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下午,杨浦区社区矫正中心邀请杨浦区文化馆馆长张亚非为近60名社区服刑人员上了一堂以“讲述杨浦非遗故事”为主题的文化矫治课。
张馆长生动介绍了属于杨浦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港码头号子、绵拳,以及清真菜点制作技艺(一心斋)和香囊制作工艺(荣庆堂)等市级非遗项目。张馆长的讲座唤起了大家心底的杨浦记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杨浦的精神瑰宝,也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传统技艺,希望在回忆儿时传统文化活动的同时,也能找回容易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
据了解,今年杨浦积极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区矫正的方法路径,以“传承民族魂,做好中国人”为核心理念持续开展“知返:向着希望之传承匠心寻师觅艺”非遗文化矫治项目,目前该项目已举办1期“春播希望”非遗游园会、7场传统文化专修班,学员们通过感受元宵、端午等民俗文化活动,学习中国结、泥塑、剪纸、兔子灯、香囊制作等非遗技艺,从中华经典及中医文化中品悟人生哲理,在潜移默化中拾得积极向善的道德情操和生活品味。今年2月,杨浦区被上海市社区矫正管理局授予全市首个“社区矫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点”。